
政策助力坪山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
近五年來,深圳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以年均20%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2015年深圳生物產業規模約2000億元,干細胞和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生物醫療產業發展基礎較好,部分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去年5月,坪山新區推出關于促進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等若干措施,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扶持。比如,對生產1、2類新藥的生物醫藥企業,從一期臨床到三期臨床,分別可獲50萬、75萬、100萬扶持;對取得藥品生產批件的企業,每批件可獲100萬元扶持等等。今年3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了支持企業發展、科技創新以及人才聚集三大政策,并設立了規模為一千億的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為產業發展營造最優的環境。
坪山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雷衛華在致辭中表示,自2009年6月建區以來,坪山新區依托深圳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這塊金字招牌,大力引進、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產業,目前生物產業基地發展勢頭良好,已入駐企業80多家,2015年實現產值約80億元,產業鏈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正持續優化,初步形成生物醫藥先進產業集群。當前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實施東進戰略,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市實施東進戰略的總投資超過1.5萬億元,在坪山投資近6000億元,坪山新區將帶來重大的歷史機遇,希望本次會議能讓全國各地的生物醫藥行業著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投資家更好地了解坪山,為坪山引進更多優質項目,推動坪山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
深入探討精準醫療及生物制藥的發展思路
8月27日,全國第十九次干擾素及細胞因子學術會議在深圳市坪山新區圓滿結束。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侯云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新垣,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平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以及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深圳中津國際創客服務平臺、牛津大學Isis科技創新中心、美國華人生物醫藥技術協會(CBA)、全國醫療機構、科研院校負責人、學者、全國醫藥企業負責人約300人參加會議,共同交流互聯網+時代下生物醫藥領域的新成就和新進展,深入探討精準醫療及生物制藥的發展思路。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蔡文沁,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衛生工委委員、黨組成員、副主任孫美華,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岳新,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處調研員張力黨,坪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陶永欣以及坪山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雷衛華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可能大家對干擾素細胞因子研究還比較陌生,其實細胞因子跟免疫系統關系特別密切的關系。”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趙國屏院士表示,目前世界上賣的最好的藥里面,十個里有七個是生物藥。但是從基礎研究到用作藥物和臨床應用其實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此次高規格的全國性生物學術會議在坪山新區舉辦,得益于坪山新區生物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坪山新區在生物產業界的地位日益凸顯。
打造國際知名的學術交流、產業對接基地
本次會議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干擾素與細胞因子專業委員會、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深圳市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深圳市坪山新區經濟服務局、深圳市醫藥行業協會承辦。會議為期3天,舉辦系列學術會議、專業培訓、專業評選、國際知名生物醫藥協會年會等專題活動,是深圳市生物醫藥界最高端的學術及項目、人才對接會議。本次會議設立了兩個獎項,第一個獎項以干擾素開拓者、奠基人侯云德院士命名的侯云德杰出青年論文獎,獎勵45歲以下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交的論文,第二個獎項以劉新恒院士名字命名的劉新恒優秀學術論文獎,針對在讀或者剛剛畢業的研究生設置的優秀論文獎,以鼓勵青年專業學子。
在醫藥研究領域,深圳有很靈活的機制,還有非常強的產業基礎和經濟基礎,對于新生的藥物治療候選方案來說深圳有著很好的發展空間。會議為加速坪山新區集聚高端人才、強化技術交流、孵化科技成果和引進國際創新項目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對坪山新區推動落實東進戰略,打造深圳“東北門戶、智造新城”具有重要意義,助力坪山新區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學術交流、產業對接基地,進一步促進坪山新區生物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速增效,推動坪山生物醫藥產業帶領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走到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