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工信委就《云南省“十三五”食品與消費品制造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劃》)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根據《規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51522”目標,即5個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規模,5個產業達200億元規模,全部非煙食品工業達到2000億元規模。
“十二五”期間,全省非煙食品工業發展呈現出高開低走,逐年回落,并最終保持年均16.7%的高速增長態勢。非煙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06.7億元,為“十三五”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過,在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的同時,全省非煙食品工業依然存在著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產業集中度低、技術改造與創新能力仍較薄弱、食品產業鏈建設尚需加強、產業發展方式仍然較為粗放等問題。
基于此,《規劃》提出,要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保障食品安全為目標,增強食品工業在全省經濟中的主導作用,為打造云南經濟升級版注入新動力。到2020年力爭制糖、精制茶工業、酒產業、果蔬加工、軟飲料制造等5個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億規模,屠宰和肉類加工、乳制品制造、食用菌加工、食用油加工、調味品加工等5個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億規模,并形成一批具有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的食品產業龍頭企業群體。
提出目標的同時,《規劃》還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快綠色與創新發展、實施品牌提升工程、構建產業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兩化融合、強化食品質量安全等7個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務。此外,《規劃》還對食品工業重點行業發展方向與布局予以了明確,提出到2020年,通過“1152”行動(重點培育10個產業、10個工業園區、50戶重點企業和200項重點項目),把制糖加工、精制茶工業、釀酒工業、果蔬加工、軟飲料制造、屠宰及肉類加工、乳制品加工、食用菌加工、食用油加工、烘焙制造等10個產業培育成優勢食品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茶工業中,《規劃》提出要推進種植、加工、貿易逐漸向龍頭企業集中,提高制茶工業化程度、精制率的加工深度,逐步整合作坊式茶葉生產企業,推動全省茶葉產業資源、企業和品牌的整合和重組,同時注重深加工的升級換代,使茶葉走出農產品范疇,進入食品、保健、醫藥等領域。到2020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將穩定在600萬噸,毛茶產量達到38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