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天津市首個成規模M0新型產業用地項目——濱海—中關村北塘灣數字經濟產業園正式啟動,成為天津經開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深入落實天津市“十項行動”,持續提升產業能級,主動先行先試,打造人產城融合園區的又一重大成果。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 M0新型產業用地啟動
據了解,M0新型產業用地是指融合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污染生產等新型產業功能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的用地。據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辦公室主任陳強介紹,M0新型產業用地具有多重優勢:一是成本更低,將土地收益轉變為產業收益,充分支撐科技型企業發展;二是高配套比例,地塊內配套管理用房、小型商業等生活服務設施及其他配套輔助用房的建筑面積比例可達30%,充分實現產、城融合互補;三是分割靈活,地塊項目用房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可按照幢、層、間進行房產分割登記、銷售、轉讓,允許有條件地轉讓給符合新型產業用地類型項目。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調整完善產業用地政策,創新使用方式,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2022年7月,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推進產業用地高質量規劃利用管理規定》,提出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動能引育,支持新型產業用地,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近期剛剛召開的天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后五年將組織實施“十項行動”。此次天津市首個成規模的M0新型產業用地項目啟動,正是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行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引領行動的具體舉措。
近年來,濱海新區舉全區之力支持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發展,支持科技園優先打造M0新型產業用地,科技園從五個統一(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產業布局、統一招商引智、統一運營管理、統一工作機制)向五個一流(一流的創新生態、一流的體制機制、一流的優質配套要素、一流的政策環境、一流的主題園區)大踏步邁進,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園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部分企業已由早期孵化階段邁向高速成長階段。為滿足企業對產業承接載體的新需求,強化本土科技型領軍企業的深度培育,科技園轉變發展模式,將核心位置商業用地調整為新型產業用地,持續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模式,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作用,為科技園持續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瞄準三大主導產業 2024年完成產業用房建設
濱海—中關村北塘灣數字經濟產業園(M0新型產業用地)位于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核心地段,與天津經開區制造業聚集區、天津科技大學、天津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高校、研發機構形成南北向縱軸發展態勢。項目總占地面積25.1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東至青海湖路、西至天池路、南至贛州道、北至潮州道,占地面積17.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1.2萬平方米,預計2024年上半年完成產業用房建設。
產業園將按照三分之一市場化租賃、三分之一定制長租、三分之一企業自建的開發建設模式,以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務為主導產業,融合研發、中試、檢測、無污染生產等新型產業功能及其配套設施建設,滿足創新主體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研發、小試、中試全鏈條的孵化轉化,實現科技園打造京津冀創新成果轉化新高地的遠景目標。
“濱海—中關村北塘灣數字經濟產業園以產業為核心實現了三個轉型。”陳強表示,產業園跨過房地產開發商直接與處于爆發增長前期、具備關鍵核心技術和優質產業資本支持的科技領軍企業對接,推動以地產開發為主的土地財政,向以產業引育為主的可持續財政轉型。同時,推動園區從原有的以總部型、研發型科技企業聚集為重點向具備產、學、研、用、金、服一體化服務的園區轉型。此外,推動園區從引進孵化早期初創型項目為主,向培育本土具有核心技術、成長屬性高、發展潛力大的領軍企業轉型,積極與科技型領軍企業攜手成長,切實解決企業從種子期、成長期向高速增長期邁進的成果轉化需求,助力一批未來獨角獸企業加速成長,全面打造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的引領區、吸引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的高地、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區。
接下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借助M0地塊實施建設,吸引更多的企業,聚集更多的產業鏈和資源落地科技園,為園區注入新的活力。科技園也將持續不斷調研企業需求,系統性地解決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一步拉近政企關系,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