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發展,珠西地區先進裝備制造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企業活力大幅提升,2016 年獲批進入“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為探索城市群協同發展、共同推進“中國制造2025”加速落地提供了許多寶貴經驗。
有關專家指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的成功經驗主要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
01、其一,以頂層設計為統領,構建部、省、市縱向貫通、城市間橫向聯動推進的政策體系。在部省間,廣東省與工信部簽署《共同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發展合作協議》;在地區間,確立了由珠江西岸“六市一區”政府及省直有關部門共24個單位組成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在部門間,省有關單位出臺扶持政策措施文件39個,從用地、用海、財政、金融、人才、創新、項目審批、環評手續等角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自產業帶建設以來,珠江西岸共引進億元以上裝備制造業項目599個。
02、其二,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形成完善的任務推進工作機制。廣東省經信委先后發布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工作信息通報制度》、《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評估工作制度》等文件,明確了各部門、各地區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的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2014年以來,共推進美國福陸海工、中興智能汽車、沈陽機床等391個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推動ABB機器人、艾默生電氣、北汽福田等317個億元以上項目新投產。
03、其三,以工作母機類制造業為抓手,推進部分先進裝備制造“超常規發展”。工作母機類制造業是珠江西岸根據自身產業情況提出的一個新的產業概念,依照國家統計局標準,包括金屬加工機械制造等9個中類和切削工具制造等50個小類。
04、其四,以協同發展為方向,推動大中小企業集群式融通發展。在產業帶建設過程中,珠西依托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主動對接大企業,共培育產值超10億元的裝備制造龍頭骨干企業131家,形成20個年產值超100億元的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
1、首先,加強部、省、市聯動。省聯動機制是我國在制造業發展過程中,逐步總結出的一條推進地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重要經驗。依托部省聯動機制,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既與國家發展戰略相一致,得到工信部的認可與支持,又充分調動了廣東省的積極性,集中體現了多方面力量。
2、其次,增進區域內外協同。對城市群而言,地區間的統籌協調既是痛點難點,也是潛力所在。“有些地區產業發展面臨同質化、各自為政甚至惡性競爭等問題,建議參考珠西經驗,增進區域內、區域間產業協同水平。”賽迪智庫專家表示,“珠西樣本”不僅重視區域內各城市間招商、產業發展、功能定位的協同,也關注珠江西岸與東岸、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協同。
3、最后,強化試點示范引領。“我國制造業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很多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缺少經驗借鑒,出現了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追求規模擴張等問題。”賽迪智庫專家指出,“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典型地區的示范作用,引領帶動其它地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