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 藍山縣城塔峰路給排水管的改造已接近尾聲,緊接著該路的通訊電線、燃氣、綠化、亮化、公交站亭、環衛設備等基礎設施提質改造升級也拉開了序幕。今年來,藍山縣委、縣政府對縣域經濟戰略突破進行總體策劃,大力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大會戰,建設“湘粵生態工貿城市”,以此作為農村人口轉移的核心高地。
根據規劃,“湘粵生態工貿城市”不僅圍繞“一心一環,兩軸四區”布局加快了縣城總體規劃中期修改,還精心編制了生態石材產業園、循環冶化產業園、加工貿易產業園等專業園區規劃,實行產城融合打造,讓市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和創業。
今年初,藍山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藍山打造成宜居、宜商、宜業的“湘粵生態工貿城市”。當時,有干部狐疑,“這不會又是小打小敲‘放空炮’吧?”然而,今年下半年總投資1.5億元的縣城7大主次街道地下管網、人行道提質改造工程、14條背街小巷已全面動工后,整個縣城儼然成了一個“大工地”,這時干部群眾不僅信了,而且還紛紛點贊。藍山草根攝影師雷淵秦興奮地說:“縣城通過這樣大手筆的規劃改造后,城市檔次提高了,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每當夜幕降臨,許多市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三藍廣場或舜水河沿河風光帶散步、跳舞。
而通過產城融合,湘粵生態工貿城市的打造,現在一些市民不僅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該縣還發揮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建設和毗鄰廣東的區位優勢,加快了產業承接對接步伐。目前,以湘威制鞋總部經濟和承陽制衣、昇悅玩具、宏泰工業園、歸雁創業園為代表的加工貿易產業實現產業轉移產能40億元。1至9月,全縣完成加工貿易9259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