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開的東莞市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中,《中共東莞市委 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被公布。該征求意見稿提出,東莞要構建“一中心四組團”的新型空間格局,其中,中心組團定位為高品質城市中心,重點通過市區、松山湖、生態園“三位”一體的城市布局,建設全市政治中心、商貿中心、文化中心和創新中心,形成“服務全市、功能完備、生態宜居、高效智慧”的高品質城市區域。
在主城區內,如何加速產城融合,是莞城、東城、南城面臨的主要問題。承載了東莞許多文化、教育資源的莞城,隨著城區人口的逐漸減少,正面臨著“空心化”的難題,經濟發展指標也一度跌至低谷。目前,莞城正在試圖以引進大項目的方式來盤活老城區,但由于土地資源有限,這些大項目能否帶動莞城的復蘇,其成效還有待檢驗。
東城面臨的則是迅猛的經濟增速所帶來的城市
規劃和城市管理滯后的問題。東城位于中心組團的中心地帶,隨著萬達廣場等一批高規格項目進駐東城商圈,這一城市中心區域的活力已凸顯。然而,消費領域的興旺只是宜居生活的條件之一,如何完善該區域的公共服務,改善交通擁堵等問題,仍是東城接下來將要面臨的問題。
處于主城區和水鄉的交界地帶,萬江的自身定位向來有些模糊曖昧。記者留意到,幾年前東莞在設立城市路牌的時候,在從南城、莞城通往萬江的方向,路牌上標記的是通往萬江;而在從萬江通往南城、莞城的方向,路牌上標記的卻是通往城區。這似乎在交通區域劃分上就默認把萬江排出了城區的范圍。而在早些年萬江的城市規劃中,萬江的定位也是東莞市水鄉片區的區域中心。經過這次城市組團劃分,萬江雖然獲得了同時享受市水鄉統籌和強心戰略帶動的良好機遇,但對自身的定位還應更加明晰。
在“一中心四組團”格局中,每個組團都有至少一個園區或經濟區成為重要拉動力量。從中心組團來看,生態園目前還處于招商引資起步階段,而松山湖高新區無疑成為了當前該組團的重要經濟增長極。從今年前三季度來看,松山湖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可支配財政收入上同比增長約四成,各項稅收總額同比增長更是達到近六成之多,發展勢頭可謂驚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松山湖仍將憑借高新產業優勢,在中心組團占有重要經濟地位。
對于寮步、大嶺山、大朗、茶山來說,被納入中心組團對四鎮也是利好消息。該4個鎮街毗鄰主城區,又各自具有專業鎮的發展優勢,如何進一步融入中心城區,實現城區與專業鎮的取長補短,也是中心組團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問題。
日前,莞城街道黨委書記劉林宏、東城街道黨委書記陳志偉、萬江街道黨委書記吳志剛、松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殷煥明、茶山鎮委書記謝錦波、寮步鎮委書記劉裕昌分別接受了南方日報專訪,暢談各鎮街在新型城鎮化中的機遇、挑戰和目標。
殷煥明:一是經濟區理念有利于松山湖拓展科技產業發展空間。經過13年建設發展,松山湖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實現超常規發展,必須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市政府提出以經濟區理念構建新型城鎮化發展新格局,推動城市空間由“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型,有利于松山湖與東莞各鎮街(園區)積極開展科技產業合作,松山湖將積極探索與東莞鎮街(園區)合作共建工業配套園區、孵化器和加速器等措施,在產業和科技兩方面發揮松山湖更大溢出效應。
二是產城融合、區域共建理念有利于松山湖加快完善功能配套。針對園區配套覆蓋不全面、配套品質不夠高的現狀,松山湖管委會正在大力實施“優巢”工程。一方面,松山湖自身通過統籌制定
產業規劃和功能配套規劃,盡快彌補功能配套落后短板。另一方面,市政府提出以區域共建理念實現互利共贏,有利于松山湖與周邊鎮街在城鎮規劃、功能布局、基礎設施、生活配套、建設標準等方面進行對接,充分利用周邊鎮街生活配套資源。
三是市主導規劃編制、“多規合一”理念有利于松山湖做強做大主導產業。目前東莞各鎮街、園區產業定位不同程度地出現雷同現象。東莞推動新型城鎮化,將以鎮街為主導編制規劃轉變為以市主導,積極推動市域組團分區規劃編制,統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各專項規劃“多規合一”,有利于在全市層面根據各鎮街、園區產業發展基礎、土地等資源稟賦狀況,統籌考慮全市產業空間布局,避免區域產業同質競爭。松山湖將根據產業定位,集中優勢資源做強做大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機器人產業、新能源產業和現代服務業“4 1”主導產業體系,走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
四是區域合作理念有利于松山湖提高科技產業發展水平。市政府提出東莞要加速融入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搶抓粵港澳自由貿易園區獲國務院批準的機遇,有利于松山湖加快推進區域科技產業作用。一方面,加強與港臺現代服務業合作。充分利用港臺現代服務業較為發達的優勢,密切加強與港臺政府部門,現代服務業行業協會以及大學、研究機構的聯系,積極引進港臺知名設計、研發、包裝、測試、管理咨詢、財務顧問、金融等服務機構。另一方面,加強與廣深科技產業合作。充分利用廣州、深圳科技資源較豐富的優勢,與廣州、深圳各類研究機構(包括大學、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研發機構等)合作共建研發平臺,或簽署技術研發平臺共享協議,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機制。積極引進廣州、深圳科技含量高、具有快速成長潛力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中小科技型企業。
五是改革創新理念有利于松山湖激活發展動力。徐建華書記提出,東莞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加強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和治理創新,有利于松山湖穩步推進改革創新。松山湖將按照市政府近期出臺的《東莞市加快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扶持辦法》,積極推動校地合作改革;探索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快速成長潛力的“小巨人”企業;探索試行績效考核制度,破除傳統體制帶來的“吃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局限弊端;探索組建主導產業專業服務團隊,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化服務。
謝錦波:當前,茶山鎮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高水平崛起”的關鍵時期,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和水平不高的問題也逐步顯現,亟待通過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茶山鎮加快推進各項改革,區位、產業等發展優勢明顯,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一、區位優勢全面凸顯,茶山鎮位于東莞市中北部,處于東莞中心城區、同沙生態園、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莞生態產業園區的“四位一體”核心圈層之內,是東莞新火車站所在地,也是東莞軌道交通R2線的始發站,實現了與東莞市區、珠三角各市交通的無縫對接,逐步形成穗莞深三地“半小時生活圈”。二、特色產業集聚發展,食品、服裝、電子產業是茶山鎮的特色產業。三、區域一體化加速推進,茶山鎮被列入“中心區”,對于茶山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極好的消息,帶動茶山鎮進一步加快融入大市區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