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和《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相關要求,實現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農業板塊落地,落實北京平谷區 “三區一口岸”的總體發展定位(首都東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特色休閑及綠色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和服務首都的綜合性物流口岸),北京市平谷區全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并制定了2019年度的65項具體工作任務。
平谷區緊緊圍繞《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功能定位,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堅持“生態立區、綠色發展”理念,承載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發展“高精尖”農業,打造北京農業“中關村”。平谷區委、區政府圍繞科技創新、三農發展、園區建設、產業提升等重點工作,確定了2019年度的6大類、65項具體工作任務,全面啟動農科創示范區建設。
平谷區將圍繞園區建設,創新機制,聚集要素,搭建平臺,發展高精尖科技農業;促進三農發展,提質增效;加大資金保障和人才引進力度,對建設食品安全監測體系等方面列出了完成時限,明確了牽頭領導、牽頭部門、計劃目標和考核標準,形成了時間表、施工圖。
示范區建設采取以點帶面,從核心區逐步輻射帶動,扎實推進的策略。核心區位于平谷區峪口鎮中心區,總面積約1.725萬畝,其中1394畝建設用地已列入中關村平谷園范圍。根據任務要求,平谷峪口鎮正在積極編制總體規劃、中心區深化方案及地塊控規,并將委托瓦赫寧根大學為農科創規劃提供咨詢,深入分析產業發展需求和土地使用效益,結合農村“三塊地”改革,分類制定核心區中關村園區用地、一般建設用地和周邊農用地的征占、開發、流轉、集約利用等方案。
在聚集國內外一流農業科研機構任務方面,平谷明確提出搭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平臺。趙春江院士平谷工作站2018年9月6日成立以來,院士團隊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與平谷大桃、蛋種雞等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應用。
北京科技大學平谷生物農業研究院聘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原中央候補委員翟虎渠教授擔任研究院榮譽院長,萬向元教授擔任院長,開展生物與農業領域的國際前沿研究。目前,落地平谷的研究院“生物農業科學試驗基地”和“大學生實習就業基地”已經正式投入使用,首期批復試驗用地85畝,主要用于研究院的農作物(玉米、小麥、高粱)雜交育種、雜交制種、雜種優勢測試等農業科學試驗。
平谷區農業農村局作為牽頭部門,全力推進建設一二三產聯動的科技型美好田園綜合體任務,截至目前,已初步確定兩個田園綜合體建設目標,一是重點推進金海湖鎮茅山后村佛見喜梨產業項目,組建農業科技股份制公司帶動村民致富,開發民宿旅游、觀光采摘等附加價值,打造東部地區田園綜合體;二是充分發掘峪口鎮西營村“三位一體”產業發展模式,重點在村莊美化、產業提升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農業農村局牽頭推進的完善農村土地集約利用和管理模式等任務也分別取得進展。土地信息化平臺項目已經完成發布招標公告,年底將建成“平臺一期”工程,包括:土地流轉、“三資”管理、合同管理、財務審計、物價分析等功能,根據基層實際情況和平臺運營效果,已經啟動農用地流轉運營機制研究,并不斷調整完善,年底前將形成一套基本成熟、貼近實際、簡便易行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