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如果我國人均衛生支出能達到美國18%的水平,健康產業總產值將達到80至90萬億元,而這還只是國內……”10月18日,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召開“進一步完善我國醫藥衛生制度、促進健康產業大發展”課題研討會,湖南省推進健康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湖南省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張健受邀作為課題專家組成員,介紹了湖南健康產業規劃和湖南健康產業園發展情況,并呼吁將健康產業園區建設上升到國家宏觀層面進行規劃引導,打造健康產業標準,將中華民族的健康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張健的發言也在與會的國家部委領導、行業協會、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代表中引發共鳴。
健康產業增長空間巨大,中西醫融合開創新未來
“要進一步完善我國醫藥衛生制度,切實促進健康產業發展,應以醫療為重點向以健康為重點轉變,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新時期健康工作思路,把健康融入醫藥衛生制度改革和健康產業政策制定的全過程,做到中西醫并重,中西醫有機融合。”張健進一步介紹,在發達國家中,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美國第一大產業是健康產業,衛生總費用已超過3萬億美元,占GDP的17.6%;德國和日本分別占GDP的11.3%、10%;而我國2015年健康產業總產值3.8萬億元,僅占GDP的5.6%。
據有關測算,到2020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2030年將達到16萬億。不過,張健卻認為這一數字被低估了。
“2030年16萬億低估了,健康產業橫跨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增長空間巨大,”張健算了一筆簡單的賬:到2050年,如果我國人均衛生支出能達到美國18%的水平,健康產業總產值將達到80至90萬億元,而這還只是國內,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中醫藥的輸出,健康產業規模無法估量。
“幾年前我向湖南省政府匯報健康產業發展時,曾提出一個觀點‘中西醫有機融合應該能開創人類健康事業新未來’,發展健康產業將再造一個湖南,現在我認為健康產業將再造一個中國。”張健的這番話引發大家遐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建設“健康中國”提升為國家戰略,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費洪平介紹說,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確立了以促進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觀和大衛生觀,將健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健康中國已上升至國家戰略。
打造健康產業“中國標準”,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湖南健康產業園區項目擬建設醫療服務園、生物醫藥園、醫療器械園、醫學創新園、中醫藥園、服務配套園等六大園區,是一個面向未來、定位高端、具有遠程輻射能力的生命科學產業聚集區。”張健介紹說,目前,湖南健康產業園已洽談項目200多個,意向投資735億,急需落地第一期項目36個,擬投資200多億元。
“我們正在與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對接,有望年底來湖南考察洽談,”張健透露,如果項目一旦落地,這項尖端生物技術將領先世界,這也意味著中國在這一技術領域有了自己的標準,有了自己的話語權。
“對健康產業和產品進行標準化設計,把中華民族的健康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張健充滿自信的說。
而根據“湖南健康產業十三五規劃”,湖南發展健康產業總的思路是面向市場、放眼國際、定位高端、引領未來,集醫療、產業、教學、科研、養生五位于一體,著力建設“一極二點三區”創新發展平臺,重點實施“一高地二頂尖三特色戰略”, 建設以省級健康產業核心園區為龍頭、市州為樞紐,有條件的縣市為支撐的三級健康產業發展體系,形成“一核心多基地”的發展格局,到2020年將建設年總產值過100億元、過千億元的健康產業集群,努力打造全省5000億元健康產業,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健康產業課題專家組成員對湖南健康產業發展規劃予以贊賞,并表示將適時組織課題組專家成員考察湖南健康產業發展,共同探討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和政策措施與解決方案,向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政府部門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