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濟南市發改委召開“直面問題、踐行承諾”民主評議問題整改群眾見面會。見面會上,濟南市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對市民提出的問題一一做出回復。
6月初設立審批辦
集中審批、壓縮審批時限,成為今年濟南市不少部門的工作要點,發改委也不例外。在26日的見面會上,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處長李光輝表示,從6月初開始,發改委將在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審批辦,屆時發改委有關的業務職能處室聯席辦公,2/3以上的項目將在政務服務中心辦結。
在簡化審批流程方面,濟南市發改委將減少項目的審批要件,比如,對大量的企業投資備案的項目,發改委將主要從產業政策和相關的產業發展規劃角度進行審查,不再需要項目單位提供國土規劃和環評批復等相關要件,這樣大大減少了企業前期準備的手續。
此外,李光輝表示,發改委還將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將縣市區的外商投資項目核準權限由5000萬美元提高到1億美元,普通房地產開發項目將不再受開發規模限制,而是按隸屬關系下放縣(市)區。
打造2至3個總部經濟區
編制產業布局規劃,明確區域產業發展導向,發改委發展規劃研究室主任謝堃在見面會上詳細介紹了這項工作的意義。
據謝堃介紹,編制產業布局規劃有利于推動傳統產業的調整轉移和特色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產業升級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動產業融合,實現城市帶動產業升級,產業推動城市轉型;有利于空間資源的合理配置,能夠提高招商引資的服務效果,從源頭上避免無序競爭局面出現。
還有利于實現產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以及生態環保規劃等多規合一,為產業項目的審批打下良好基礎。
謝堃透露,濟南的產業布局規劃主要是從產業布局和區域布局對產業空間布局進行了解析和描述。總體上可以表述為15143的框架。15就是15個重要服務業,143是指一核四區三臨,一核是主城區核心發展區,四區是四個產業發展區,三臨是臨空產業區,臨水產業區等。在15個產業的選取方面,
濟南市發改委兼顧了三四產業的發展需求和發展潛力,試圖通過一些規劃引導進行對現有產業和未來產業進行調整規劃,最終形成一個好的布局框架。一些關于泉城保護特色方面的意見,也已經充分吸納到規劃中。
根據這一規劃,濟南市正在打造2至3個總部經濟區,大力招商引資,以促進總部經濟發展。
更多醫院將納入行風民主評議
濟南的行風民主評議已進行了多年,“原來工作面很窄,評議的范圍不是很寬闊,評議的方法不是很規范”,濟南市紀委副書記孫博在見面會上舉了幾個例子:“原來評議市房管局,但是沒有把房管局登記中心和老百姓直接接觸的行業納入進來。比如房管局要給群眾辦房產證,辦證的過程是不是按群眾的要求、規定的時間,服務的態度做得好不好,原來都沒有納入進來。”
為了讓評議更加科學規范,孫博表示:“今年我們將召開各種會議,聽取群眾意見,把這些單位都納入進來。”記者注意到,在2013年接受評議的單位中,有中心醫院和市立四院兩家醫院,孫博表示,今年評議衛生局時,將把和群眾直接接觸的醫院納入行風評議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