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作為西安市“硬科技”產業之一,目前已形成以化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產業為基礎,以西安高新區為核心,以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及灃東新城為新興產業承載空間的產業發展格局。
產業規模
2016年,西安市發布《西安市“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要重點發展七大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既是西安市七大重點產業之一,也是西安市主導產業之一。到2020年,西安市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有望達到500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西安市醫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3億元;2018年1~9月,西安市醫藥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
截至目前,西安市共有生產研發型企業2758家,其中包括14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醫藥工業百強企業、2家上市企業、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西安高新區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核心區,集聚了4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其中24家企業銷售額過億元。
產業鏈
根據《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西安市重點發展化藥、現代中藥、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
據火石創造數據庫數據顯示,目前西安市生物醫藥企業主要分布在化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等領域,另外還有少量的CRO(合同研發組織)企業。化藥領域,醫藥中間體占比較大;中藥領域,中藥材種植、養殖占比較大;醫療器械領域,治療設備、手術器械、醫用耗材占比較大。
近年來,西安市加大在生物醫藥前沿領域的布局,包括基因測序、3D打印、細胞治療、再生醫學、醫用機器人等。其中,高新區大力布局腫瘤免疫治療等前沿技術領域;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大力布局精準醫療,包括基因測序、免疫治療、再生醫學等細分領域;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大力布局細胞治療、基因測序服務、再生醫學等細分領域。
目前,西安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了一批重點企業,包括以力邦制藥、萬隆制藥等為代表的化藥企業,以大唐制藥、步長制藥等為代表的中藥企業,以康拓醫療、點云生物等為代表的醫療器械企業,以佰美基因、華大基因等為代表的生物診斷、生物芯片研發企業,以嘉禾生物、天一生物、森弗等為代表的天然植物提取生產企業,以強森醫療等為代表的醫療服務企業。
空間鏈
根據2018年西安市發布的《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17~2021)》,生物醫藥產業主要分布在高新區。此外,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灃東新城也集聚了一批生物醫藥產業項目。
高新區 據公開資料顯示,高新區已形成包括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中成藥制造、中藥飲片加工、生化制品、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等在內的子行業,初步形成以化學原料藥與制劑為基礎,中藥加工、生產和天然藥物提取為特色和增長點,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為輔助,新劑型、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為戰略方向的產業格局。高新區聚集了4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銷售額在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4家。代表性企業包括力邦制藥、萬隆制藥、巨子生物、康拓醫療、新通藥物等。
由高新區生物醫藥園和高新區創業園發展中心合作建設的西安高新生物醫藥產業研發聚集基地項目,作為區域生物醫藥研發企業加速發展的空間載體,以打造西部創新醫藥研發基地為發展定位,重點支持創新藥物研究、醫療器械、高附加值植物提取物以及生物醫藥服務等方面的發展。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 秦漢新城目前已引進一批生物醫藥產業重點項目,包括國家組織工程干細胞西北分庫及西北再生醫學基地、中國秦嶺生物醫藥產業園等。2018年,秦漢新城生物醫藥眾創空間啟動運營,為西安市生物醫藥產業又增添一大高端載體。
秦漢新城生物醫藥眾創空間由產業基金投資建設,主要發展細胞治療、創新型醫療器械、第三方病理檢測類項目。細胞治療領域,包括上游的試劑、設備,中游的專業研發服務以及下游的應用和細胞藥物研發;創新型醫療器械領域,包括下一代手術設備、病理檢測儀等的研發。目前,秦漢新城生物醫藥眾創空間已入駐予果生物、全方位智能生機、東潤醫療、臺鴻細胞科技、博新康生物科技5個項目。
西咸新區灃東新城 灃東新城精準醫療產業園以精準醫療為主要產業定位,目前園區共引進20多家專業綜合性醫療機構和精準醫療行業領軍企業,在轄區內形成了精準醫療產業的有效聚集。當前,灃東新城正在與多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醫療機構洽談在基因檢測、細胞治療、新藥研發等領域的深入合作,進一步聚集精準醫療產業資源,著力打造西安市乃至陜西省精準醫療產業集聚區。未來,灃東新城將依托精準醫療產業定位和規劃,逐步完善區域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全力助推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壯大。
創新鏈
創新平臺 目前,西安市有生物醫藥類專業研究機構60多家(據火石創造數據庫數據,下同),包括國家組織工程干細胞西北分庫、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西安高新區創新藥物孵化及產業化轉化綜合平臺等。
創新成果 截至目前,西安市累計獲批國產藥品3299件,累計獲批國產醫療器械1137件。
創新資本 2017年,西安市生物醫藥產業融資領域主要分布在醫療器械與精準醫療兩個層面,包括博恩生物、浣新生、醫臻生物等企業,融資輪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輪與種子輪等前期階段。
創新人才 西安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各類國家級人才180多人,其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兩院院士9人,長江學者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國家“863”/“973”計劃科學家49人,國家科技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國醫大師3人。
產業政策
近年來,西安市積極落實國家及陜西省出臺的各項產業政策,同時從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培育優勢品種、鼓勵科技創新等層面制定產業政策。
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層面,重點支持化學藥、現代中藥、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加快升級改造,推動集群發展,培育知名品牌,增強產業競爭力。在稅收優惠、企業籌融資、技術改造等層面給予支持。根據2018年8月發布的《陜西省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對研發出防治重特大傳染病疫情或重特大疾病新藥,并在陜西省實現產業化生產的企業或個人,以項目形式進行獎補,獎補金額不少于200萬元。
培育優勢品種層面,遴選一批臨床應用范圍廣、療效可靠、安全性高的省產醫藥產品進入《陜西省醫藥優勢產品目錄》,加強在陜西省醫療機構中進行重點推廣應用,提高省內市場份額,并努力開拓全國市場。對國家實施專利強制許可的藥品,無條件納入藥品采購目錄,直接掛網采購。對按規定向艾滋病、結核病患者提供的藥品,優先采購使用仿制藥。
鼓勵科技創新層面,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爭取布局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對試點科研院所、高校和試點企業牽頭獲得國家資金支持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國家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從市級科技計劃中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配套支持。對于新引進、新設立的軍工總部基礎設施建設大項目,按照一事一議的辦法,按照投資額10%的比例給予配套資金支持,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獲得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企業,給予最高80萬元獎勵。
此外,西安市還設立了1000億元的西安科技產業發展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投資生物醫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