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為主題的2018年“創客中國”智造與再制造創新創業大賽即將在天津靜海拉開帷幕,在打造以智造與再制造集群為核心的基礎上,將循環經濟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中來。
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循環經濟專業化園區和全國第一家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在天津靜海區的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走出了一條具有代表性的綠色集約發展道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總工程師童曉民在2018年“創客中國”智造與再制造創新創業大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本屆專題賽旨在踐行創新發展理念、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發揮政策效益,促進政策落地,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天津靜海地區的產業為基礎,促進京津冀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由低端制造業向智能智造、再制造的轉換,通過大賽的舉辦加快推進靜海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以靜海為支點,輻射全國的效果。
在專家看來,近幾年來,天津靜海區著眼綠色發展,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使得產業結構和生態結構顯著優化,制造業基礎雄厚,具備發展人工智能、向高端裝備轉型升級的產業條件。
據了解,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注重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以格林美、TCL奧博為代表的“回收哥”“百度回收站”等網絡回收平臺相繼上線投入使用,逐步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回收、環保化處理、電子化交易的廢舊商品回收模式。圍繞智造與再制造產業,全面推進“建鏈、補鏈、強鏈”計劃,構建形成了以循環經濟為中心的廢舊商品回收、拆解、初加工、深加工、再制造等完整的循環經濟綠色生態產業鏈;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為中心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集成智能家居、現代生物技術及醫藥等智能制造產業鏈。隨著京東、歐派、愛瑪等行業龍頭相繼落戶,形成了“龍頭帶動”下的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態勢,產業復合、動靜耦合的生態工業園區初具規模。目前,園區總共入駐企業1500余家,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礦產”基地。
“園區已在循環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了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特點和優勢,體現在產業鏈條完整,載體優勢明顯,創新能力堅實,生態效果突出,服務措施高效。”天津靜海區委常委、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洪東介紹,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綠色集約發展,吸引了深圳格林美、珠海格力等一大批超10億元的循環經濟龍頭項目相繼落戶,實現了天津再生資源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通過依托工業和信息化部“創客中國”國家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體系,將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優秀團隊落地園區。
據悉,本屆專題賽由網絡評審、創客馬拉松、現場決賽三個階段構成,通過專題賽,找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再制造、生物醫藥等方面的創新項目和其他工業產品綜合利用技術項目,重點挖掘循環經濟、智能制造綜合利用技術項目,包括網絡路演、現場演示和答辯等在內的現場決賽及頒獎將于9月6日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