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將大健康產業作為大數據產業的“姊妹篇”,下大力氣抓實抓牢,促進綠色與健康相得益彰,努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省政府已連續三年召開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大會,強化頂層設計、部署總施工圖。全省上下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構建“醫、養、健、管、游、食”大健康全產業鏈,深入實施大項目、大平臺、大企業“三大行動”和大健康產業六項行動計劃,推動大健康與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深度融合,全省大健康產業發展風生水起、量質齊升,總體呈現規模擴大、供給增強、質效提升的態勢。
一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7年,全省大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1143.21億元、同比增長21.3%,總量較2015年、2016年增加383.21億元、201.09億元,年均增速達22.7%。大健康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7.2%提升到2017年的8.4%。二是產業主體不斷壯大。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大健康產業機構13800余家,其中,企業類機構6000余家,非企業類機構7000余家。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155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70家,上市企業19家,其中主板上市企業6家、新三板上市企業13家。三是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建有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和機構71家,科技創新人才團隊57個,分別比2015年增加12家和38個。“黔西南民族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升級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四是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先后入選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國家試點、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國家健康旅游和康養旅游試點,互聯網+糖尿病、貴健康App、39互聯網醫院等智慧健康產品投入運營。截止2017年底,貴健康App累計下載15萬人次,注冊用戶9萬戶,實現掛號量22.5萬人次,39互聯網醫院累計完成20余萬例遠程會診病例。五是產業集聚效應顯現。侗鄉、梵凈山2個大健康產業發展示范區重點項目、產業和企業加快集聚,貴安新區、烏當區14個大健康產業發展示范縣(市、區)、集聚發展示范區,以及興東民族大健康產業園等68個大健康產業示范基地(園區、企業)加快建設。建成益佰醫藥工業園、烏當醫藥產業園、修文醫藥產業園等醫藥園區6個,園區入駐企業79家,占全省醫藥企業的45.1%。六是項目建設持續加力。2017年,新遴選317個項目列入“6個50”重點工程項目名單,目前317個項目已開工312個、開工率為98.4%,完工85個。“6個50”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449.39億元、增長8.1%,累計完成投資903.18億元。建立大健康綠色產業發展資金,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七是經濟效益穩步提升。企業效益不斷提升,2017年,大健康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成本費用由2106年的72.71元下降至69.49元,下降3.22元。大健康企業營業利潤率達到31.9%,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產業扶貧效益持續釋放,中藥材種植覆蓋農戶25萬人,帶動貧困人口增收12.5萬人,中藥材種植區農戶人均收入超3000元。大健康產業正成為貴州省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扶貧的中堅力量。
下一步,省發改委(省大健康辦)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快實施新一輪大健康產業六項行動計劃,以“6個50”重點工程為重點,抓好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發展,推動大健康與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等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醫、養、健、管、游、食”大健康全產業鏈,做大做強做優大健康產業,不斷增加健康新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推進健康貴州建設,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