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加強柳江沿岸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安排城市綠地,建設近郊生態屏障,重點建設“百里柳江”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加強城市山體景觀恢復、美化,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發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構造集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現代化建設于一體的城市景觀特色,改善人居環境——柳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調整完善方案,近期獲得國土部審核通過。
據介紹,這一國土資源管理綱領性文件調整,將為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用地保障,方案主要是該市的土地利用規劃目標、土地利用空間布局、縣區土地利用調控和市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等進行調整優化。
方案明確指出,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北區、柳江區、鹿寨縣為自治區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重點集聚主要經濟活動和人口;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為國家層面限制開發區域的重點生態功能區,不宜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市化開發;柳城縣、融安縣為限制開發區域的農產品主產區,防止過度占用耕地,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
市區是整個市域城鎮體系發展的核心區域,是全市城市和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土地利用主導方向是保障城鎮發展和工業發展用地,推動生產布局重點向市區各大產業園區集聚;市區應加強與西南、華南地區的鐵路、高速公路建設,疏浚柳江航道,提高柳州機場運輸保障能力,構建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市區要以山水工業城市定位,著力打造山水景觀獨具特色的工業名城。
按照方案,柳州市將嚴控城市新區、工業園區等建設用地無序擴張,依據人口密度、規模尤其是用地產出強度等標準確定用地規模。同時要適應城鄉統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要,結合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對農村建設用地按規劃進行土地整治復墾、產權置換,促進農村建設用地進一步集約利用的同時,合理增加城鎮發展用地空間。此外,合理調整產業用地結構,充分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重點基礎設施用地,優先安排社會民生、扶貧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扶持的健康和養老服務業、文化產業、旅游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用地等,杜絕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提供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