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建成中國細胞產業核心區、世界一流細胞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體來說,2019至2022年初步形成細胞全產業鏈;2023至2026年形成完整成熟的細胞全產業鏈;2027至2030年使細胞全產業鏈具有全球影響力,力爭相關產值超500億元
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細胞治療新藥明年有望在張江上市,讓癌癥免疫治療進入一個新階段。就在昨天,張江細胞產業園首次重磅發布,以“醫谷”40萬平方米空間為起點,瞄準中國細胞產業核心區和世界一流細胞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未來幾年,張江將重點打造細胞產業制高點,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邁向更高層次。
瞄準世界一流細胞產業中心
細胞治療是當前生命科學的一大熱門領域。此次張江啟動以“醫谷”40萬平方米空間為起點的張江細胞產業園建設,逐漸形成從存儲、研發、生產、運輸、治療到裝備成熟的細胞治療全產業鏈。
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多告訴記者,張江細胞產業園在地理位置上以“生物醫藥基地+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為中心,同時聯動張江科學城的其他區域。在功能上,既要推進醫學集聚,實現細胞產業的需求驅動和應用場景建設,同時逐步建設細胞研發、制造和第三方產業支撐平臺,實現臨床需求、研發制造、應用發展的緊密聯動。
未來幾年,張江將重點打造細胞產業制高點,并以此為切入點推進張江生物醫藥產業邁向更高層次,到2030年要建設成為中國細胞產業核心區、世界一流細胞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體來說,計劃于2019至2022年期間在區內初步形成細胞全產業鏈;2023至2026年期間形成完整成熟的細胞全產業鏈;2027至2030年期間使細胞全產業鏈具有全球影響力,力爭相關產值超過500億元。
推動生物醫藥業邁向高層次
目前,浦東聚集的生物醫藥企業超過500家,全球排名前十的生物技術企業中有八家在浦東設有研發中心。張江總部園、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連同迪賽諾老港基地一起構成了“升級版”生物醫藥產業地圖,四個產業基地總面積將近10平方公里。
其中,位于張江南區的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定位為創新藥物、醫療技術產業化基地及委托生產基地,重點承接張江科學城內創新藥物科技成果轉化及高端制造。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定位為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產,聚焦體外診斷、影像診斷、微創介入與植入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濤表示,張江正在打造生命健康產業集群,以“三園”——藥谷核心園、醫療器械園、國際醫學園為圓心,生命健康產業布局已擴展至整個科學城。在“三園”的空間區域內,張江已形成“四醫聯動”的局面——醫學、醫藥、醫械、醫療,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并集聚起各種產業要素。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達3433.88億元,增長4.49%。其中,制造業產值達1176.6億元,增長9.8%,實現了逆勢增長。
袁濤告訴記者,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藍圖已經繪就,正在蹄疾步穩地漸次落實。活力四射的張江正在對產業潛力進行深挖和升級,利用資源優勢,提升產業能級,著力構建全國乃至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的創新培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