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氣污染問題逐步凸顯,灰霾等重污染天氣頻發,大氣環境治理要求越發迫切。進入“十二五”,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不斷出臺,都對以灰霾治理為核心的大氣環境提出了政策要求和目標分解。國家從“規劃”到“十條措施”再到“計劃”,大氣污染防治目標強化、任務明確化、措施具體化,標志著我國大氣污染管理模式由總量控制向質量改善、由單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由單一污染源控制向多污染源綜合防控、由屬地管理向區域聯防聯控的全面戰略性轉變。
法規政策對電力行業的要求
系列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出臺,對電力行業而言,其中立足于全局的綜合要求是行動方向和目標,要在發展戰略和規劃中體現;立足于區域的局部要求是關注重點,要在區域規劃方案中落實;立足于行業的具體要求是行動,要在環保規劃中不折不扣地實現。
從綜合要求來看,進一步加強
產業規劃環評、重大項目布局、項目環評、總量控制、節能環保指標等。電力行業要著眼當前、立足長遠,做好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攻堅準備,加強戰略和規劃環評,加快結構優化,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
從區域要求看,政策體現了國家“分區施策”的原則,重點區域要求更為嚴格;電力布局進一步優化,煤電西移加速,“西電東送”得到加強。
從電力行業具體要求來看,一是電力結構。對天然氣發電、水電、新能源發電等提出了不同的建設原則。二是設施改造。對化工等5個行業產業集聚區的集中熱電聯產建設要求。三是環境經濟措施。完善脫硝電價政策,加強現有機組除塵改造價格支持,實行階梯式電價。
電力規劃現有問題及優化必要性
從宏觀到微觀,我國行業發展遵循“政策導向---國家戰略---行業規劃---區域規劃---基地(園區)規劃---建設項目”的落地路線,其中政策、戰略和規劃起指導、統領和引領作用。但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現階段電力行業戰略和規劃尚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其統籌全局和引領行業綠色發展的作用不能完全發揮。
1.煤炭消費導向不明朗,影響電力行業發展方向“十二五”以來,我國不斷提出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要求。在總量的剛性數字下,柔性的總量控制方式和分配格局對整體經濟和各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煤炭控制和管理是系統工程,單一的總量控制遠遠不夠,還需要配套明確煤炭消費導向政策、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中長期路線圖和實施方案等。
2.電力結構和布局仍不合理,行業戰略需綜合評估“十一五”以來我國電力行業規模和節能減排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然而,電力行業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火電占69.13%的不合理結構,東部51%、中部23%、西部26%的不均衡布局等,均需要在行業戰略規劃中加以考慮并提出解決方案。
十八大“五位一體”總布局將生態環境建設納入國家總體戰略格局,隨之相應的,從環境保護角度對經濟發展戰略進行評價,即戰略環評,也開創了新的局面。因此,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為根本目標,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對電力行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環境評價,是新形勢和新要求下的必然選擇。
3.跨區送電引地區利益爭端,以規劃謀求解決機制“十五”開始實施的西電東送戰略,最初是資源導向發展戰略,現在越來越趨于環境和資源共同導向。隨著“西電東送”戰略深入實施,地區之間圍繞電力產生的利益爭端也逐漸凸顯,其中最突出的為生態環境利益。
目前西電價格中并沒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成本,導致能源東送、污染西移。另外,水資源稀缺、生態環境未同步保護、產業集聚引發大氣污染等諸多問題也成為煤電基地開發的制約因素。如果送電地區利益爭端和煤電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對于“西電東送”穩步實施和實現東西部協調發展的國
電力行業科學規劃的環保建議
新政策強調政府領導和統籌全局、企業施治和具體實施。因此,在電力行業發展路線中貫徹生態文明,應由各級政府組織、電力集團和企業執行,以環保規劃和環境評價為抓手,科學實施電力行業規劃。
1.開展煤炭消費導向政策環評國家經濟和環保部門聯合組織應結合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和各行業能源及煤炭需求,系統分析不同導向下煤炭消費格局對經濟和環境的綜合影響,提出最佳煤炭消費流設置方案以供決策。
2.開展電力行業戰略環評建議以電力行業為試點和示范盡快展開行業戰略環境評價。實施方式可借鑒5大區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評、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等,由環境保護部組織,評價內容則重點突出行業特征和國家分區特點,在全國范圍內通盤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電力結構和布局,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區界限,實現國家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最優化。
3.編制“西電東送”中長期環保規劃以煤電基地健康發展和“西電東送”穩定持續實施為目標,編制中長期環境保護規劃。在準確評估西電東送工程實施10多年來對東部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對西部的經濟效益和環境影響基礎上,提出東西部生態利益爭端解決機制,重點強化國家對西電東送利益分配的科學干預,如實施跨區總量控制和橫向生態補償等。
4.制定三大區域發展和限期達標規劃按照《大氣十條》和新環保法要求,分別制定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共同發展和限期達標規劃,參照京津冀一體化規劃編制模式,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為原則,以區域經濟同步發展和環境質量同步滿足管理要求為目標,以火電等主要大氣污染行業作為控制重點,規劃內容包括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分工、城市布局、環境治理等,進一步明確區域煤炭減量實施方案、治理措施和完成計劃、環境質量達標保障措施等。(
http://www.0755lsw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