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產茶歷史悠久,始于商周,興于秦漢,盛于唐宋,繁榮于明清。翻開《茶經》茶葉產地篇,陸羽曾寫道:“山南以峽州上,襄州、荊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梁州,即今漢中一帶。如今,漢中茶區屬全國四大茶區中的江北茶區,主產綠茶。
2100多年前,漢中人張騫出使西域,打通古絲綢之路,此后,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往中亞和歐洲。宋代時,“漢中買茶,熙河易馬”,茶馬互市,一派繁榮。到明朝,漢中已是陜西南部茶和蜀茶的集散地和商業核心,漢中茶葉成為當時國家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絲綢之路”造就了中國茶葉之路,茶葉元素構成“絲綢之路”永恒的旋律。
根據《漢中市茶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到2020年,漢中市將建成150萬畝高產密植生態茶園,全部投產后總產量將達到10萬噸以上,總產值將超過500億元,漢中百萬茶農人均產值超過5萬元。同時,加快推進以茶葉采制、茶文化展示、茶園觀光、度假休閑等多種形式的茶旅游開發。
漢中市茶葉辦主任張星顯表示:職業教育培養的是一線實用人才,造就的是直接為社會創造財富的群體,全面開設種茶、制茶、評茶和茶藝表演等方面的專業,在學校教學中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
一方面,組織教師學生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經驗,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聘請茶葉方面的資深專家學者來校授課講學,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學活動更加注重與實踐相結合,多組織學員深入茶葉基地、茶葉企業動手操作,掌握實用技能,為將來就業創業和技術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