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份拉開滇中產業新區馬龍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序幕以來,馬龍縣主動適應新常態,采取超常規措施,按照“交叉作業、協調配合、平行推進”的要求,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園區為平臺、項目為抓手,著力推進產業園區規劃建設。
全力打造“硬盤子”,著力構建發展平臺。把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主平臺,以“產城融合新區、山水綠色新城”為主題,將209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細分為33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和6平方公里的先行啟動區進行規劃,實行產業錯位和差異化發展,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生物產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影視文化基地、生態文化養生度假區、高新技術孵化加速中心“四基地一區一中心”,探索縣域經濟發展新途徑。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同時,積極做好控制性詳規、修建性詳規和水、電、路等專項規劃,為引領產業發展、吸引項目入駐、提升園區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注重培育“臺柱子”,提升園區支撐力。堅持把上好項目、快上項目作為檢驗工作實績的“第一標準”和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積極創新方式、加大力度,抓好項目的論證、爭取、洽談、引進工作,培育優勢產業這一園區發展的“臺柱子”。從生態環保、高科技含量和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嚴把入園項目審定關。實施項目驅動,依法依規征收土地4056畝,高質量地完成了首批開工項目的前期工作。目前,已開工建設總投資35.64億元的4個基礎設施項目,以良好的基礎設施提升園區的承載力;順盛鋁模板生產、吉慶園食品加工、云健體育用品生產基地、大潤液化氣石油氣充氣站、牧雨春田生物科技示范基地、雙友牧業10萬頭肉牛屠宰和5000噸牛肉熟食加工等16個項目集中開工建設,涉及食品加工、研發中心、工業、體育和農業等領域。
以招商為“主菜單”,選資引智強園。摒棄撿到籃里都是菜的思想,更加注重“選資”和“引智”,提升軟環境實力,促進資本的凈流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凝心聚力招商。根據產業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規劃,按照產業政策、投資強度、財稅貢獻、建設期限、成長性能五大要件,抓住產業投資這個龍頭,利用不斷壯大的特色產業優勢,起草編制了《滇中產業新區馬龍產業園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著力包裝推介一批優勢的項目。積極搭建行業協會及商會平臺、友好城市平臺、省市招商平臺精準招商。注重選商引智,堅持引進資金與引進人才、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相結合,從廣度和深度上吸引各類資本及生產要素進入馬龍,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戰略項目,對產業層次低的項目以差別地價來限制入園。同時,合理引導外資向三次產業全面拓展,更多地吸引外資向農業和服務業投資,著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目前,對接上海、浙江、廣州、重慶等地區大企業、大集團以及省市駐外招商機構,先后考察洽談64個項目。
確實下好“活棋子”,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堅持把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水平作為推進園區建設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強園區發展的各項服務體系建設。制定了首問責任、限時辦結、全程服務、外商投資指南、辦事流程、項目建設并聯審批等制度,推行“一個項目、一名責任領導、一套服務班子、一個考核辦法”等做法,定期召開園區工作例會或推進會,及時為有意投資或前來投資的企業解疑釋惑、解決難題。以組建園區管委會及一室四組、注冊成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方式,積極搭建管理服務、投融資、土地收儲平臺,為項目落地掃清障礙、提供保障。抽調180余名工作人員定崗定責集中辦公、主動服務、一線征地拆遷,形成了服務園區建設、推進園區發展的強大工作合力。轉變政府職能,將涉及到項目審批權限的發改、工信、國土等16家縣直單位集中到管委會集中辦公、集中審批,各流程同步或交叉進行,提供“一攬子”服務,提升審批效率。市政府將市直22家部門152項行政審批權限,以“2號章”方式授予滇中產業聚集區(新區)馬龍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行使,全力加快項目科研、立項、環評、用地報批等前期工作,以優質快捷的服務推動產業園區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