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背景
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旅游開發區(下稱“旅游開發區”)是江蘇旅游發展戰略“三沿”總格局中沿海旅游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區內的眾多旅游產品被列入南通市和如東縣發展規劃的重點發展項目。目前,旅游開發區旅游發展尚處起步階段,資源優勢沒有充分轉化為產品優勢。同時,由于旅游開發區東臨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西接凌洋墾區,怎樣協調旅游開發與化工園區之間的共生關系,怎樣銜接旅游開發區與國家中心漁港、凌洋墾區之間的旅游發展關系,都是小洋口地區未來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為了挖掘該區巨大旅游市場潛力,通過旅游業帶動小洋口地區乃至如東縣的經濟發展,提高區域形象,打造如東小洋口海濱生態新城區,特編制本規劃。
規劃基本原則
生態的原則
旅游開發區開發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現有灘涂、濕地等生態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維持生態平衡。同時,旅游開發區要打出生態牌,加強植被建設和環境美化,在景觀上滿足旅游者休閑度假的生態環境要求,進而追求社會和經濟效益。
資源導向與市場導向相結合原則
以資源為基礎,同時了解市場需求,甚至引導市場的需求,資源的研究和市場的分析均是重點。既要符合如東旅游開發區的資源現狀,又要結合市場需求對原有資源進行合理安排組合,開發出有市場潛力的產品。
旅游發展和區域未來發展相結合原則
強調旅游發展對當地綜合發展的拉動作用。如東旅游開發區的旅游發展是小洋口地區乃至整個如東縣的品牌形象建設的重要一環,也可促進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加速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
與相關規劃相銜接原則
本規劃將以《江蘇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南通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如東縣旅游發展規劃》等相關內容為基礎,同時注重對周邊地區已有規劃的調查研究,做到在功能上能夠和周邊地區形成互補,在空間布局、交通組織與景觀界面等方面協調統一。
時序性原則
強調發展的階段性,各階段有不同的重點和調整,實現有序和合理發展升級。如東旅游開發區的范圍較大,總體建設周期較長,因此應當按照市場需求和當地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先建設一部分,在不同時期推出不同側重點的旅游項目。
突出特色的原則
特色是旅游休閑產業發展的生命所在,愈有特色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愈強。因而,本規劃設計要根據旅游區的實際,明確資源情況,選準突破口,使整個旅游區的特色更加鮮明。規劃中應該突出的是:生態景觀,海濱景觀(自然景觀和生產生活場景),休閑度假項目的吸引力。
發展目標
如東旅游開發區以《南通市旅游總體規劃(2006-2020)》和《如東縣旅游發展規劃》(2005-2020)等上位規劃為根本依據,同時充分考慮當地資源特色與市場需求相結合,與周邊旅游資源互補,以海濱生態為基礎,以漁文化為內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休閑度假為主題,整合當地旅游特色資源,逐步完善各項配套設施。根據旅游開發區實際情況,規劃目標分期實施如下:
階段 |
目標 |
近期 |
整合資源,完善配套設施,美化環境,協調產業發展,打造南通市域市民休閑地,成為符合3A級標準的旅游景區 |
中期 |
各項旅游項目、設施配套建設完成,生態環境良好,創建4A級旅游景區,通過市場推廣成為長三角地區著名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小洋口地區的產業結構趨向合理,海濱生態漁業新城初具規模 |
遠期 |
進一步挖掘資源內涵,完善旅游項目和配套設施,生態環境優美,產業結構、布局合理,通過特色旅游項目和著名節慶、節事運作,將旅游開發區打造成國內外知名旅游景區。小洋口地區則發展成為以旅游為導向的,融生態觀光、海濱休閑、溫泉度假、生產生活于一體的海濱生態漁業新城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