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梳理當前河南布局低空產業的優勢和短板,面對機制標準不完善、智力支撐不足、企業能級不高等問題,本章節將在此基礎上圍繞政策鞏固、平臺搭建、人才引育、創研投入、產業鏈優化、場景開發等方面,探索適合本土低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具體如下:

(一)鞏固政策支撐,加強綜合保障
低空經濟發展所需的空域、機場、飛行員等資源需要政府的支持。河南應圍繞《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等文件,結合省情發展制定有關低空經濟發展的行動方案、配套政策、行業標準、市場準入以及安全管理規范;注重統籌規劃布局,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加強軍民地協同,加快河南低空空域分類劃設,成立省級層面空域協調管理機構;積極申建低空經濟示范區,推廣通用航空綜合示范區和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應用成果;加快中豫航空集團整合進度,發揮其資源優化配置作用;綜合運用財政工具、貸款貼息、引導基金、通用航空“三首”獎補、試點示范等政策。
(二)完善基礎設施,重視平臺搭建
河南應加快完善設施網絡化、制造集群化、服務品牌化、運營專業化、保障規范化低空產業鏈發展體系;科學布局地面起降設施,加快數字航空建設;構建以低空智聯網為核心,以骨干通用機場為綜合樞紐,以直升機起降場和無人機起降處為脈絡觸點的多層次地面配套設施,并對現有機場開展智能化升級改造;完善“對空專網”,便于開展低空技術實驗、飛行能力測試和行業場景驗證,推動“低空經濟”工業互聯網、智慧園區建設,推進涉航企業數字化發展;搭建低空產業集成發展平臺,如全省低空飛行器管控平臺,實現低空空域網格化管理,提升飛行管控能力,建設綜合管理平臺,賦能一站式飛行服務中心。
(三)優化資本賦能,加強技術創研
河南應發揮政府專項資金和投資引導基金作用,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多元“子基金”,積極引入國家級基金及知名私募基金、風投基金等,打造低空產業基金群,鼓勵天使投資、孵化資金“投新投早投小投硬”,對科技型企業發展予以支持;創新低空經濟金融服務,進一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后補助、研發平臺補貼、專精特新信用貸等優惠政策;鼓勵省內龍頭及技術骨干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設創新型研發機構,與航測院、藍天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合作,針對低空領域共性環節實施一批前沿技術攻關計劃;引導低空產業鏈條的骨干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在研發、配套供應、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形成“產學研用金”合力;搭建高級孵化平臺,推動省內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面向低空領域整合資源,做好孵化服務,在無人機、航空材料等優勢領域培育“硬科技”標桿孵化器;打造全過程科技成果轉化鏈,推廣“沿途下蛋”機制,打造“樓上樓下綜合體”,實現科技、產業“雙環耦合”。
(四)以無人機為突破,優化產業鏈布局
當下,無人機在低空經濟中占比80%,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與深圳等優勢地區相比,河南無人機產業應走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除整機生產組裝等業務,可重點發力碳纖維、鎂鋁合金等新材料研發,機身、舵、槳葉、降落架等關鍵結構部件的制造銷售,實現錯位發展、卡位補鏈;鞏固河南現有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在無人機產業鏈上的優勢地位,并積極延伸軟件開發、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配套業務;加強政策支持,做好配套服務,推動技術、人才、知識、數據、金融等各類創新要素匯聚,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通用航空產業園,引導創建航空特色小鎮、無人機基地、飛行營地等;加強與本土物流企業的深度合作,探索“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的發展模式,合作組建中原快線,打造短途運輸品牌。
(五)引育人才梯隊,強化精準招商
河南應圍繞河南低空領域重點產業及關鍵技術缺口,動態勾畫人才圖譜,創新“剛性集聚+柔性利用”模式;鼓勵鄭大、鄭航等有條件有基礎的高校,優化其航空航天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創新實訓基地建設,開展訂單式培養,重點培養低空領域研發設計人才以及空管、機場運營管理等緊缺人才;完善人才管理激勵機制,對“高精尖缺”人才開辟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打造綜合人才服務體系,提供事業平臺、科研經費、團隊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攬子“服務包”;完善招引政策,鼓勵公司化專業招商機構、市場主體與政府部門協同建立低空產業招商聯盟;健全“雙招雙引”機制,打造“精英型”招商團隊,圍繞河南低空領域發展方向,開展產業鏈招商、會展招商、品牌招商、反向招商等新型招商工作,針對高級項目從“重簽約”向“重落地”轉變。
(六)開發應用場景,拓展對外交流
河南應結合省情特點和集成優勢,重點發展低空物流配送、無人機農林生產服務等,打造一批標桿型示范區,吸引相關優質企業和創新團隊入豫發展;系統梳理政府部門服務需求,開放公共服務領域應用,如氣象監測、地理測繪、搶險救災、城市管理等,著眼市場,開發駕駛培訓、飛行表演、航空旅游等新業態,強化政企協同,打造“雙清單”對接模式;加強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創新高地的交流學習,設立“科創反向飛地”,探索研發在外、生產服務在本地的合作模式;加強國家交流,與國外一流科研機構、大學、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共建低空科技園、技術轉移中心、低空實驗室和產業化基地等;深入推進航空樞紐港空中絲路先導區建設,借助“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暢通河南低空經濟發展要素的全球化供給。(作者:尚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