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拉奧(Arun Rao),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工商管理學院,長期從事投資業務,曾先后在三家投資公司工作,其中兩家在硅谷。他早期曾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和 Seeking Alpha等雜志撰寫商業和金融方面的文章。
關于硅谷的文章與書籍,可謂汗牛充棟。但是,如果你想全面了解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的百年發展史,那么篇幅長達60萬字的《硅谷百年史》可以說是最佳選擇。
中機院有幸對《硅谷百年史》作者阿倫·拉奧進行了專訪,主題就“硅谷為什么如此特殊?中國能否建造自己的“硅谷”?中國如何建造自己的“硅谷”?”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訪談。以下為訪談摘要:
中機院:硅谷作為全球最富盛名的創新基地,世界各地政府都在校仿和復制,中國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看過《硅谷百年史》,很難想象這個在1900年還是遍地果園和農田的地方,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卻成為了世界高科技之都。您認為,硅谷的成功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阿倫·拉奧:硅谷的成功我反復在總結,最終歸屬為七點。首先是人才,這個得益于四所創新型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其次是軟件業的支撐,軟件正在吃掉整個世界。此外人才的自由流動性、全球最好的加速器、大量工程師移民的貢獻、對失敗文化或冒險文化的尊敬、以及優待的福利都是硅谷成功的關鍵因素。當然,遠離城市所享有的藍天白云也是一個積極方面,這也是大家的公認。
附:
1、硅谷關鍵成功因素之一:人才
阿倫·拉奧指出,人力資本的發生,主要是高等學府使之成為可能。他著重提及與硅谷歷史密不可分的四所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些大學對于硅谷最重要的意義或許在于計算機專業。全美最重要的幾個計算機專業,排前四的其中兩個就在硅谷,就是斯坦福和伯克利。整個硅谷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數在全美第二,甚至全世界的人才都聚集在硅谷。
2、硅谷關鍵成功因素之二:軟件
阿倫·拉奧說“目前最大的發展趨勢就是軟件正在吃掉整個世界。”談及硅谷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他說很多新的非常出色的互聯網公司,他們正在打造真實的高增長、高邊際、高防御性,就是別人很難進入的一些商業領域,更多的大公司、大企業正在依賴軟件提供網上服務。很多大公司正在顛覆性地發展,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
3、硅谷關鍵成功因素之三:自由
阿倫·拉奧指出,對于硅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們自由的流動性。為什么硅谷那么成功?實際上加利福尼亞州的法律可以使得員工非常自由地離開一個公司,甚至今天加入明天就可以離開。對個人來說、對整個國家來說,這使得知識的傳播更加自由、更加快速。
4、硅谷關鍵成功因素之四:投資
阿倫·拉奧指出,工業園區的加速器可以使初創企業建立得更加快速。全世界最大的五個加速器都位于硅谷。他們會給只有27、28歲或者30出頭的年輕企業家資金,讓他們去發展自己的想法。如果給100家企業做這樣的試驗,可能很多都失敗了,但是有一家非常成功的話,這也是很好的模式,這便是加速器的發展模式。
5、硅谷關鍵成功因素之五:移民
阿倫·拉奧說。他提供了一份2008年的數據,超過50%的硅谷企業是由在美國以外出生的人建立的。
阿倫·拉奧舉例指出,很多移民比較喜歡計算機行業,因為這里政府的監管相對比較少,所以他們只需要好的產品而不需要其他關系。“這些移民有一半來自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工程師對于硅谷來講是非常大的一部分。”
6、硅谷關鍵成功因素之六:寬容
阿倫·拉奧指出,硅谷的文化,就是關于冒險、關于風險。在硅谷大家有這樣一個心態,就是要早失敗,或者換句話說,如果要失敗的話,最好失敗得快一點,這樣可以多失敗幾次,如果五次都失敗了沒關系,反正你可以再回大公司去工作。在硅谷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人們非常有可能在失敗以后再次東山再起重新創造更大的輝煌,連喬布斯都有這樣經歷。“這是一種比較奇怪的心態,但是確實,失敗在硅谷被認為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被羨慕的。”
7、硅谷關鍵成功因素之七:福利
阿倫·拉奧提出,硅谷的關鍵成功因素之一是員工福利。很多工程師說,他們工作的地方簡直像鑲了金邊的籠子一樣,生活也很便利,他們不愿意離開。“員工福利,這是一種心態,不能只是給他們付很多錢,而不為他們考慮細致的生活方面。”阿倫·拉奧指出,在硅谷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怎么讓這些人生活便利,能夠少擔心,能夠聚精會神的工作。
中機院:從最近新聞看,硅谷工程師享有數倍于其他行業的高薪不是秘密,但麻煩的是當地房價因此也水漲船高。硅谷除了規劃、基礎設施、高房價等問題外,還有哪些成長的煩惱呢?
阿倫·拉奧:硅谷最大的問題就是關于規劃的問題。因為規劃缺陷帶來了高房價和擁堵!現在在居住市場有很大的危機,住宅市場價格一直在攀升,租金也一直在攀升,就是因為這個地方政府的限制不可能開發很多新的房地產,而且通往硅谷的公共交通非常糟糕。另外,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人員比較單一,收入不平等。一年幾十萬美元和街頭無家可歸者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是無法想象的,政府也試圖出臺這樣的規定解決這樣的問題。此外,硅谷是白人多、亞洲人多、女性少,這樣的話,文化影響就比較單一,硅谷的文化藝術氣息正在被整個科技市場所取代。
中機院:那么,硅谷的做法能復制到世界其他地方嗎?當下中國在建的又“硅谷”、“藍谷”、“大數據谷”、以及各種創新谷,您對他們有什么好建議么?
阿倫·拉奧:中國要想復制硅谷經驗,需要企業、政府、大學的合力。這是成功的秘訣。如果你是一個中國的技術公司,那你的平臺以及你發展和創新的模式可能是通過收購小企業。如果你不是一個技術企業,你是一個大的企業,你就要重新考慮你的使命。無論高盛還是福特,所有這些公司現在都在轉向技術公司。
關于政府,中國政府很多方面可以努力:鼓勵高科技的發展,比如可以建立計算機科學學院;可以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框架;可以通過各種激勵機制和招商引資的機制吸引人才;給企業家更大的空間等。
關于大學,有很多方面中國大學可以做,比如去建設更好的計算機軟件學院,每個行業都需要他們。中國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激勵措施,能夠鼓勵教授、研究生去進行創新。大學需要培養學生不同的“軟技能”,比如建立團隊的技能、合作的技能、管理、交流溝通的技能,還有互信的建立能力、銷售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