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結合對冷水鎮康養度假區規劃設計的研究實踐,尋求生態優先視角下,生態產業化、產業綠色化的轉變方式,積極打造生態導向型發展(EOD)示范區和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型城鎮,為未來的城鎮規劃發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隨形就勢,依谷生境
規劃從生態、建筑、景觀三個方面強化生態本底,保留地形基因,將原生地貌作為總體布局的有機要素,探索尋山而生、隔山相望、因山而聚三種耦合山地的有機布局手法。通過對場地內山、水、林、田的梳理和分析,構建山城掩映、水田相望的生態格局。建筑指狀延伸,垂直等高線逐級疊落,以架、挑、懸、掉等多種山地營建手法與山體緊密耦合。
規劃延續了重慶一以貫之的營城理念,將建筑與山地的和諧關系延續到設計之中,運用蔓藤生長的理念,形成一核、兩軸六組團的空間結構。莼菜田依綴于山谷,空間以山為源、以田為脈,不同功能的組團蔓藤生長于山田之間,與山體輕盈聯綴,構成自然無界的綠色跳板,縫補生態的指狀水田脈絡聯綴山體、建筑、自然生境,串聯城市活力空間,形成點線面無界互動開敞空間體系(如圖 3)。
布局21度健康谷、山地戶外運動小鎮、巴鹽風情街區、高速露營基地、健康食品創新園、水杉文化村六大功能片區(如圖 4),融入生態、健康、旅游、運動、科創、居住等多種功能業態,形成具有冷水本土特征的空間形態。

圖3 生態格局分析圖
二、因類賦型,綠色康旅
打造“大健康 + 大文旅”的綠色經濟產業體系,促進冷水康養旅游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大健康產業方面,冷水康養產業的發展將跨越式采用產業賦能健康生活方式的 3.0 模式,依托莼菜、黃連等特色中藥材資源優勢,發展“產、療、游、會”四大康養產業鏈條,打造西部中醫藥特色康療產業集群,引導冷水康養產業的系統性發展。構建中藥材種植、初提取、初加工、健康食品展銷等一體化的健康食品產業鏈條 ;打造中醫慢性病治療、藥膳療養、運動康復、智慧健康管理等多維一體的健康療養產業鏈條 ;建設溫泉療養度假、森林養生度假、運動康體度假等高品質的康養旅游產業鏈條 ;構筑國際康養會議活動、人才交流培訓、會展旅游一體的 MICE 產業鏈條。
大文旅方面,首先打造全季全時段的多元旅游產品。通過文化、體育賦能旅游產業,打造巴鹽文化風情街、山地戶外運動小鎮等深度體驗型旅游產品,大力發展夏季山地運動、冬季高山滑雪、春秋森林探險等四季體育游樂項目,全年植入旅游節、音樂節、美食節、民俗節等特色文化活動,通過賽事經濟、活動經濟,引爆流量,形成全季節全時段的豐富旅游體驗。同時,構建完善的高品質旅游服務配套體系。重點補充野奢度假酒店、精品民宿、主題特色酒店等中高端精品產品,增加游客的停留時間,增加對高凈值人群的吸引力。加快完善旅游購物、文化演藝、親子娛樂、夜經濟等配套旅游服務功能,構建吃、住、行、游、購、娛六位一體的旅游服務體系。
三、場景串聯,樂達全域
滬漢蓉高鐵和滬渝高速將冷水融入拉入重慶兩小時旅游圈中。規劃提升省道 404,形成一條鏈接高速、高鐵、黃水和度假區核心區的冷黃康陽大道,沿途串聯大風堡景區、第一水杉、國家莼菜公園、康養大會會址等核心旅游節點,展現冷水現代旅游集散中心的新面貌(如圖 5)。以冷黃康養大道、莼鄉之旅為規劃主軸,形成內外交融的綠谷交通系統。同時,在度假區全域實現智慧互聯,通過互聯網預定、智慧交通系統、智能一卡通、導覽 APP、自助購物等設施實現交流、交互、交融的 5G 度假區模板。

圖 5 空間結構分析圖
四、引爆品牌,共鑄平臺
塑造冷水“中醫藥膳溫泉康養、高海拔避暑運動療養、巴鹽文化養心體驗”三大康養特色品牌,戰略引入中華中醫藥學會、北京中醫藥大學、同仁堂芝麻健康、中國人壽等康養產業資源,搭建冷水康養產業發展平臺、線上智慧醫療平臺。
樹立冷水全時全季旅游品牌,戰略引入中青旅、靈山文旅等國內知名文旅運營商,搭建區域整體旅游發展平臺,統籌旅游資源,提升旅游服務品質,升級冷水旅游品牌價值。同時導入裸心谷、瑰麗酒店集團、萬豪酒店集團等特色酒店民宿運營商,打造高品質的酒店服務產品。舉辦“國際康養大會、山地戶外體育賽事、巴鹽文化旅游節”等特色活動,引入中國探險協會、中體集團、摩登天空等文體賽事運營商,激活流量經濟,打響冷水知名度。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以生態為發展導向的EOD模式的解讀,結合重慶市冷水鎮現狀發展瓶頸,適時提出EOD模式下的城市規劃策略。同時,(作者: 甄冉 陳孟 榮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