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首個正式獲得政策性金融支持的EOD項目——肇慶市廣寧縣“碧水-竹海-文旅”項目落地。該項目獲得農發行廣東分行30億元貸款授信,首期7億元已審批通過,將用于廣寧縣供水保障、工業園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等生態環境治理和產業發展內容。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EOD模式全稱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是近年來國家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推進地方綠色發展的金融項目。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委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工作部署,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結合主題教育開展,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目前已向生態環境部推送10個EOD項目,其中5個項目符合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入庫標準。
引入資本,發展“綠產業”
“中國竹子之鄉”廣寧縣地處北江支流綏江中游,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達 82.17%,擁有廣東全省唯一一個國家級竹海森林公園。境內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質量優良,2022 年廣寧縣被命名為全國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與此同時,廣寧縣也面臨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如污水治理設施存在較大短板。廣寧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副書記、副縣長安一寧告訴中國環境報記者,廣寧縣經濟總量規模偏小,在全省及全市排位比較靠后,用于支撐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等存在不足,且生態優勢尚未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
如何持續有效保護良好生態環境,并把生態環境優勢轉為綠色發展優勢,是廣寧縣推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也將支持幫扶廣寧綠色發展作為服務推進全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點工作大力推進,積極引入EOD項目在該縣實施。
按照“基礎設施建造打造優良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環境支撐關聯產業發展、綠色關聯產業反哺生態環境治理”的思路,廣寧縣EOD項目實施內容主要包括綏江廣寧段水環境綜合整治、北片區飲用水源安全保障等兩個生態環境治理項目,以及“林竹茶”現代林業綜合開發、綠美廣寧生態文旅開發、光伏產業清潔能源開發等3個特色產業發展項目。項目實施周期為23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期20年。

圖為 光伏發電
“本項目按照 EOD模式要求推進實施,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項目在實施中作為一個整體項目,在項目層面實現產業開發對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建設與運營的持續性。”廣寧縣政府黨組成員朱曉夏介紹說,項目由廣寧縣人民政府作為統一的申報主體,并明確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項目在實施中作為整體項目運營。經初步測算,該項目投資所得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為6.73%,投資回報期12.8年,在項目邊界范圍內能達到資金平衡,“生態環境治理有了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廣寧的特色產業也有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
項目“肥瘦結合”,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EOD模式首先強調‘肥瘦結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模式將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融合,統一向銀行申請貸款,并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最終在項目邊界范圍內,收益好的關聯產業反哺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實現項目整體收益與成本平衡。
“項目的搭配是非常關鍵的。”朱曉夏介紹說,廣寧縣組建專班,統籌全縣資源收集建設需求,工作組一對一開展深調研,最終確定了關聯度較高的2個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3個特色產業發展項目。
其中,生態環境治理內容以“三水統籌”為主題,圍繞“一江(綏江廣寧段) ”“一河(古水河) ”,聚焦綏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安全供給高水平保障和林業生態品質持續提升,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廣寧縣優良的生態環境、優質的生態產品、優越的人居品質,將廣寧的生態招牌越擦越亮。

古水河
特色產業主要在廣寧資源稟賦上做文章。“目前都是小作坊居多,產品也相對低端。”廣寧縣古水鎮鎮長陳秒玲告訴記者,古水鎮有24萬畝竹林,產業以傳統牙簽、燒烤竹簽等為主,規模也比較小。當地目前引入了企業建立竹子產業示范基地,用竹子生產蛋糕行業刀叉等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后續我們還規劃了1000畝的竹子產業園,不斷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做大做強竹子產業。”陳秒玲表示,EOD項目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動力,推動了竹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業要升級發展,單靠我們的政府投入是不足的,EOD項目的資金注入,恰好解決了這個大問題。”

竹子產品
通過EOD項目實施,廣寧竹產業加工集聚區培育形成后年產值將達到18 億元以上,同時培育5家規模以上竹產業企業,推動竹子傳統加工產業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轉變,竹產品走向標準化、規模化和自動化。
通過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實現古水河水環境的持續優良,廣寧還將做活“水經濟”,推進竹海文旅融合提質增效,打造嶺南文化旅游新地標。做大“綠產業”,充分依托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的政策契機,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廣寧縣豐富的光照資源,解決長遠用能需求,同時推進能源結構轉型。
廣寧依托EOD項目開展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各類產業發展項目與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結合,推動如“生態+林竹茶”“生態+碳匯”“生態+文旅”“生態+光伏”等,達到增加1750個就業崗位、提升居民收入、增強區域經濟等作用,實現產業反哺生態環境治理,同時將保護工作的優異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質特色,也依托經濟發展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注入源源不斷的驅動力,形成保護與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
積極謀劃推進,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良性互動
“EOD項目有助于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贏。”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成立EOD項目專項工作小組,統籌推動地方申報EOD項目。試點至今,廣東已向生態環境部推送10個EOD項目,其中5個項目符合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入庫標準,涵蓋流域水環境治理、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固廢資源化利用等多個領域。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寧EOD項目的實施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良性互動的典型案例,在當前廣東大力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中具有示范效應。
一方面,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生態環境治理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大。由于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大多是公益類項目,基本以政府投資為主,資金來源和渠道較為缺乏,貧困地區資金缺口更大。EOD項目的實施,則有利于拓寬生態環境領域投融資渠道,助力地方開展環境治理。
另一方面,EOD項目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有利于建立健全產業收益反哺生態環境治理投入的良性機制,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良性互動與可持續性發展。
接下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將組建專家團隊繼續加強對地市EOD項目申報的培訓、指導、幫扶,在推薦申報國家試點項目的同時,參照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標準積極探索推廣省級EOD模式。
同時,選擇一批實施效果較好的省內外優秀EOD項目,對項目領域類型、運作模式及成效情況深入剖析,遴選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進行示范推廣,宣傳報道。參照江蘇等省份的經驗做法,探索研究財政激勵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