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促進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政策,推動低空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航空器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打造低空經濟+場景應用的全鏈條生態體系。2024年3月,我司開始低空經濟產業的相關研究和調研,并輔助廣東、浙江、安徽等政府、企業客戶開展低空經濟規劃、項目謀劃、產業招商、向上資金申請等服務,現就低空經濟相關項目在申請專項債券方面的謀劃做如下梳理。

一、背景及概念
低空經濟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以及綜合服務四個方面,橫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根據產品類型不同,又可分為通用航空、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三個產業形態。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包括交通出行、物流配送、農業植保等方面,具有空間多維性、產業整合性、技術經濟性的特征。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發展低空經濟提出明確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開辟低空經濟發展新賽道,推動低空消費、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等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助力現代化建設。2024年11月18日,中央空管委宣布將在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六大城市開展eVTOL試點,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地方政府管理。本次試點政策的出臺標志著我國低空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作為“十四五”規劃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低空經濟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此次eVTOL試點將為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尤其是在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領域,有望催生一批新興商業模式。低空經濟可以選擇多種模式推進,一是鼓勵民營企業投資,可以通過“資本招商”、“人才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引進上下游企業,同時也可以采用“基金+園區+產業鏈”的綜合模式,實現吸引投資和孵化企業的目的。二是按照新機制的要求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發揮民營企業資金、技術優勢和政府公共資源協調整合能力加速低空經濟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三是采用政府投資模式,通過爭取向上資金解決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短板,為整個行業發展奠定基礎。在爭取向上資金方面,為了進一步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擴投資等積極作用,202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24〕52號),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鼓勵安排專項債券支持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被納入專項債券支持范圍(國家發改重大項目庫支持領域低空飛行設施設備),同時也是超長期國債“兩重”的支持方向(搶占未來產業戰略制高點)。同時52號文增加了專項債券做資本金范圍,將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納入支持范圍,其中重點支持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制造、數字經濟、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生命科學、商業航天、北斗等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地方政府在解決資金問題時可以結合地方政策要求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屬于政府投資項目,要符合政府投資的要求的特性,在保證項目收益性和公益性平衡的同時還要認清地方政府在“新質生產力”方面主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而非“生產者”,同時可以采用專項債券為主+超長期國債+銀行貸款多渠道融資策略。根據專項債券政策要求,低空飛行設施設備作為新興領域,項目整體邏輯關系(包括供需關系、建設內容與區域現實情況、建設內容與收益之間的關系、收益測算依據等)要完整,考慮到目前低空經濟市場的成熟度以及政府層面的技術水平,建議項目分期實施。一期內容建議如下設置:在建設內容方面,以部分區域(交通便利、需求集中、場地可鋪展)的三通一平(通圖、通網、通數、平碼)中的“通網”為主,搭建5G-A微波信號網、空域監控雷達網、飛行器服務網、微氣象服務網、北斗增強基站等網絡平臺,為實現低空經濟+文旅觀光、文體消費、醫療服務、應急救援、物流運輸、城市治理、即時配送、教育培訓等提供基礎。同時建設指揮中心(作為配套,投資額不宜過大,以改造現有場地為宜)。在前期準備方面,需要進行布置點位、覆蓋區域的摸排,厘清覆蓋區域內面積、人口、企業等情況,同時除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確定項目可實施外,還需與相關的企業(旅行社、戶外體育運動相關企業、物流快遞、醫療機構、測繪企業、工程企業、研學機構等)溝通其需求并形成簡單的書面協議。在收入來源方面,一是依托于項目搭建的網絡系統和平臺,為上述企業開展“低空經濟+場景應用”業務提供并網服務,以并網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二是依托指揮中心,通過與研學機構或教育部門的合作,為鄭州市范圍內中小學生以及社會團體(低空經濟相關企業、職業技術培訓單位等)提供主題科普研學服務,以研學收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