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是指低空空域內進行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包括但不限于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通用航空、航空物流、航空旅游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低空經濟同時也被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2月25日,國家發改委牽頭交通、民航、工信、公安等多部門,宣布低空經濟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里程碑,對低空經濟各領域發展意義深遠。未來幾年,隨著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需求持續釋放,作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低空經濟持續孕育巨大投資價值和市場增長潛力。
一、低空經濟行業相關政策動態
(一)國家相關政策
從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低空經濟概念首次寫入國家規劃開始,到2024年將“發展低空經濟”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國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頒布標志著低空經濟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加上中央與地方政府不斷細化出臺法律法規,低空經濟發展逐步邁入“戰略引領”“有法可依”的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二)地方相關政策
深圳、江蘇、安徽等地在低空經濟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例如深圳市具有產業優勢、政策優勢和空域優勢,近年來全面發力低空經濟新賽道,低空飛行規模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并持續在空域協同運行、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強化產業服務能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2022年底出臺《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為城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2023年12月出臺《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引培低空經濟鏈上企業、鼓勵技術創新、擴大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完善產業配套環境四個方面提出20項具體支持措施。
2024年1月深圳出臺全國首部低空經濟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在總結產業集群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滾動完善、持續提升深圳市“20+8”產業集群體系,新增低空經濟與空天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頂層設計與協同機制。

深圳市低空經濟系列政策
二、低空經濟行業發展狀況
(一)行業規模分析
低空經濟自2016年開啟加速,中、美、歐引領全球發展,其中美歐整體發展較為領先,而我國無人機細分領域走在前列。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和中國民航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第一個目標,到2027年,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業應用;第二個目標,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首先,從空中交通與地面交通的應用特性對比來看,預計未來eVTOL市場規模應不低于汽車市場規模:空中立體空間遠大于地面,容納量更高;共享出行、貨運、短途航空等多種場景均可實現;擁堵程度更低、出行時間縮短,消費者更容易形成對Evtol的使用習慣。
其次,從產業角度來看,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落后于運輸航空,仍有大量低空需求尚未滿足。而當前低空經濟發展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儲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儲備的高能量密度電池、高性能電機、電控、自動駕駛技術等,都可沿用于eVTOL的研發制造上。同時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突破50%,新能源汽車產業產能過剩,上游供應商也需要新興產業下游來承接產能,因此低空經濟產業有望重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功發展路徑[1]。
(二)“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目前,已經進行商業化探索的應用場景有物流、旅游、農業、消防、巡檢等。隨著低空經濟被提升到國家戰略,政策+產業正不斷推進“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拓展及落地。以《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為例,政府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積極探索各類低空應用場景。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三、低空經濟產業鏈圖譜
低空經濟產業鏈包含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低空飛行保障等上下游環節,低空經濟輻射領域廣、帶動性強。
低空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物理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物理基礎設施如飛行起降場、充換電設施、電池存儲等,信息基礎設施如通信、導航、監控、反制等數字化服務平臺。截至2023年中國通用機場僅449個,隨著低空經濟發展,現有設施將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市場需求,“低空基建”有望提前布局。
低空飛行器制造主要包括飛行器整機制造和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等,無人機、eVTOL、直升機和傳統通用飛機等是低空經濟的關鍵載體。上游部件包括原材料(復合材料、碳纖維等)、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芯片等)、核心系統(飛控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等)。
低空運營服務主要包括場景運營和飛行服務,如旅游觀光、城市交通、低空物流、應急救援、工農業應用等。
低空飛行保障主要包括地面及空中服務保障、低空飛行器維修、檢測服務、適航審定等,其中適航審定構成重要先發優勢和競爭護城河,飛行器從生產到商業運營須分別取得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和單機適航證AC。

資料來源:泰伯智庫
四、低空經濟產業投資策略建議
(一)理性布局低空經濟業務
雖然低空經濟有望成為促進城市和企業共同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和有效盤活企業存量資產的重要方式,但當前產業整體發展仍處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體制機制完善、商業化運作探索的階段,企業應結合區域產業規劃和產業基礎、自身資源優勢研判參與低空經濟投資的程度與節奏,選擇適合的產業切入點。
(二)適當提前發展低空基礎設施
目前,我國低空經濟面臨基礎設施供給不足、建設薄弱的問題,通用跑道、維修基地、飛行服務站、信息基礎設施等亟待升級建設,低空基礎設施和飛行保障的發展具有較大潛力。一是結合企業在城市商業辦公、產業園區、文旅景點等物業優勢建設低空飛行器起降場、充電維保站場基礎設施,充分盤活企業閑置資源,搶占低空飛行運營先機;二是充分利用專項債、地方低空產業發展基金等支持,減少前期建設資金投入;三是可以利用低空基礎設施收益來源相對穩定的優勢,為企業未來拓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充實底層資產。
(三)探索低空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深入調研各行業對低空經濟的潛在需求,精準定位應用領域,例如在旅游領域,圍繞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打造“低空+文旅”新業態,擴大地面旅游難以覆蓋的范圍,為消費者提供全新體驗;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場景,以實際效益打造示范項目,例如在工業園區內開展貨物短駁運輸項目等,打造示范應用,通過實際案例展示低空經濟的優勢與價值,吸引更多企業和消費者參與。
(四)發展低空經濟產業園與產業基金
結合地區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通過參與低空制造產業園、低空服務產業園、低空運營保障產業園建設,設立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重點引入培育低空經濟產業鏈主企業,打造具有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覆蓋eVTOL整機研發制造、核心零部件、低空應用服務等整個產業鏈,以實現區域產業生態的良性閉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