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數字經濟正成為整合全球生產要素、重塑世界經濟體系、影響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和重要基礎。隨著《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的相繼出臺,我國數字經濟正在邁向更高發展階段,即集合深度應用、合規發展和普惠共享的新階段。數字經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是贏得國際新一輪競爭戰略主動權的核心領域。推動數字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和戰略選擇。
深刻認識數字經濟的戰略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再次明確了數字經濟的戰略價值、未來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其中,報告重點厘清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明確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數字產業集群這一關鍵戰略目標。報告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表明我國將加快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數字經濟作為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的一種新興經濟業態,其內涵和外延正隨著前沿數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和拓展。當前,數字經濟的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都需要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數字經濟具有數據、算法等技術經濟領域的顯著優勢,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戰略價值,數字經濟還能夠有力支撐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有助于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融合集群發展,能夠整合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技術,使之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引擎。
這一過程中需要特別重視數字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在于引導數字平臺經濟健康合規發展。數字平臺經濟不僅能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數智化升級提供應用場景,還可以助力數字產業集群建設中的要素整合,是做強做大做優我國數字經濟的必要條件,也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關鍵抓手。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這意味著,要進一步賦予數字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另外,還說明,我國要在大變局時代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
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建立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資源流通應用機制,強化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優化數據要素流通環境。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及其制度規范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力度。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這說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我國主動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舉措,是推動傳統產業數智化升級,贏得新一輪國際競爭主動權的關鍵所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推動數據與其他生產要素融合的重要驅動力,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關鍵鑰匙。
當前,我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關系。數字經濟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創新型經濟形態。但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工業化關鍵階段,要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不斷轉型升級,尤其要以技術驅動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
二是創新與安全的關系。要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現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創新規模化驅動產品和產業規模化轉型。要著力形成有一定規模的數字產業集群,以數字孿生等技術推動線上與線下經濟深度融合,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充分發揮5G等前沿技術和數據要素的關鍵作用,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強鏈補鏈,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產業體系自主可控。當然,也要意識到數字經濟可能帶來創新性破壞和資本無序擴張等風險。特別是在元宇宙等新商業模式中,統籌發展與安全仍需加大制度和技術領域的探索。
三是理順國內規范與國際規則關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先理順國內規范與國際規則之間的關系。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數字經濟已經形成系統戰略部署,數字經濟頂層設計逐漸清晰,產業數字化發展進入快車道,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逐漸走向成熟,數據價值挖掘的探索更加深入,行業與各級政府形成了落實國家戰略、法律和政策的合力,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逐步呈現中國獨特的制度優勢。但未來還需加強國內法規及政策與RCEP、CPTPP和DEPA等國際高標準規則的銜接。未來可以依托“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在《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等理念的共同指導下,盡快形成既能激發活力又能保障安全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廣泛參與國際數字經濟規則制定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