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數據中心是數據資源集約的關鍵設施,數據中心業務是數據有效應用和價值實現的核心能力體現,數據中心關聯和輻射產業是當前最活躍的產業領域之一。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的指示精神,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省委省政府有關數據中心建設相關工作部署,依據《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豫發改數字〔2022〕52號)、《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鄭州市新基建建設示范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鄭政〔2022〕4號)等文件要求,爭取建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核心城市,支撐鄭州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鄭州建設,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2021—2025年。
數據中心產業的意義
數據中心作為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是鄭州市推進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鄭州市加快構建數據產業生態、更好發揮數據價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數據中心是鄭州市數據生態體系的基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列為與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并列的生產要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搶占數據價值化先機,加快構建數據生態體系成為搶占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和制高點的重要手段。數據中心作為數據存儲、計算、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數據資源集約、數據能力構建、數據高效利用的集中體現。加快整合全市數據資源,吸引國家部委、互聯網公司等外部數據資源入駐,布局數據中心是鄭州市數據價值化探索、數據參與生產分配試點、數據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數據中心是鄭州市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2021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中指出,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數據中心在很大程度決定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傳統產業數字化的新引擎。鄭州市智能制造、智慧物流、車聯網等對邊緣數據中心、云數據中心具有大量的數據處理需求,數據中心在全市的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作用。
數據中心產業是鄭州市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首先,數據中心能帶來較高的直接收益,我國數據中心業務規模從2015年的518億元增至2020年的22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8%。其次,數據中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有助于鄭州市發展服務器、云平臺軟件、培訓服務等ICT產業以及電氣系統、空調系統等數據中心配套設施產業,提高產業供給能力。第三,數據中心作為云計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糧倉”,全面支撐數字產業化發展。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在算力產業中每投入1元,平均帶動3—4元的經濟產出。據此估算,2025年鄭州市發展數據中心可帶動數字經濟增長4000億元。
發展數據中心產業是鄭州市爭取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核心城市的必要條件?!蛾P于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高技〔2021〕709號)明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以下簡稱“國家樞紐節點”),并提出“后續,根據發展需要,適時增加國家樞紐節點”。我國中部地區尚未布局國家樞紐節點,鄭州市建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是全國最重要的通信樞紐與綜合交通樞紐之一,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等在中部位居前列,具備作為核心城市聯合周邊地區共同爭取國家樞紐節點的優勢條件。
數據中心是鄭州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手段。多措并舉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在全市數據中心積極推廣綠色智能服務器,采用新型制冷設備與產品,適度增加新能源供給量,鼓勵數據中心企業完善節能降耗管理體系,加大“老舊小散”數據中心整合改造,逐年提高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加快推廣“上云用數賦智”工程,支持企業采用云服務開展數字化轉型,促進全市數據中心集約化建設,提高IT設備資源利用率,新型互聯網數據中心成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基礎設施。
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鄭州市數據中心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底,全市擁有5個在用大型、超大型互聯網數據中心,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算力設施基地。以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IT設備制造為主體的數據中心關聯產業正在形成。
(一)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展成效顯著
依托網絡條件與區位交通等優勢,鄭州已成為我國中部地區互聯網數據中心規模最大、發展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城市之一,為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強大的算力保障。
互聯網數據中心(IDC)規??焖僭鲩L。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16個在用IDC,包括4個超大型IDC、1個大型IDC和11個中小型IDC,其中,4個超大型IDC分別是中國聯通的中原數據基地、中國移動(河南鄭州航空港區)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河南鄭州高新區)數據中心、數字中原公司的中原大數據中心,1個大型IDC是河南聯通的鄭州二長數據中心。全市IDC機房建筑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在用機架、在用服務器約為2萬架、14萬臺,機架設計規模、服務器設計規模約為8.1萬架和80萬臺服務器。全市共有6個在建IDC,包括1個超大型IDC、2個大型IDC和3個中小型IDC,機架設計規模、服務器設計規模約為3.8萬架和40萬臺服務器。另外,河南聯通的中原數據基地、中國移動(河南鄭州航空港區)數據中心正加速擴容,2021年交付的機架數約為7000架和2500架。
互聯網數據中心呈現集聚發展態勢。全市IDC分布在鄭州高新區、鄭州航空港區、鄭東新區、金水區、鄭州經開區、二七區、管城回族區、滎陽市等8個區(市)。從在用IDC情況看,鄭州高新區、鄭州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的機架設計規模占比分別為53.1%、24.8%和13.7%,合計達到91.6%;鄭州高新區、鄭州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的在用機架占比約為56.6%、17.8%和13.9%,合計為88.3%;鄭州高新區、鄭州航空港區、金水區的在用服務器占比達到66.6%、16.0%和7.5%,合計為90.1%,鄭東新區的占比為4.8%。總體來看,以鄭州高新區、鄭州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為主體的IDC發展布局已經形成。
鄭州市在全國互聯網數據中心布局中居于重要地位。中原數據基地是中國聯通在全國的12個超大型IDC之一,也是中國聯通在中部六省唯一的新一代IDC節點。中國移動(河南鄭州航空港區)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河南鄭州高新區)數據中心的機架設計規模分別達到2萬架和1.8萬架,是中國移動的十一大節點數據中心之一。中國電信在鄭州部署了河南省天翼云資源池,正在推進中原天翼云中心建設,機架能力將達到2萬架。阿里巴巴把鄭州作為北方核心業務節點,承載阿里云、淘寶、支付寶等業務。騰訊依托位于鄭州數據中心提供視頻分發和直播業務,是北方最大的核心數據資源節點。奇虎360在鄭州設立北方核心節點,提供企業云盤等新型業務。
基礎電信企業在全市互聯網數據中心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從在用IDC規模來看,基礎電信企業機架設計規模、在用機架數、服務器設計規模、在用服務器數在全市互聯網中心市場中的占比約為85.9%、86.9%、78.7%和93.2%,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第三方數據中心企業市場份額較小,正在運營建設的數據中心企業主要有河南數字中原、景安公司等,鄭州豫能、河南惠眾大數據公司正積極謀劃建設(機架設計總規模約為2萬架)。
數據中心企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建設運營機制。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基礎電信企業以及數字中原公司、景安公司等第三方數據中心企業均采用獨立或主導建設機房的模式,企業具備機房規劃、設計、建設以及機房運維管理等能力。從運營模式看,業務類別以服務器托管、機房租賃、帶寬出租以及增值業務等傳統業務為主,在全部IDC業務中占比超過70%,同時正在加快發展IDC云業務。從業務拓展能力情況看,基礎電信企業的客戶群體較為穩定、業務影響力較大,第三方數據中心企業的中小型客戶的市場拓展能力與產品定制化能力較強。
(二)邊緣數據中心多樣化發展布局
全省主要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正逐步將政務信息系統遷移至政務云,重點行業企事業單位建設部署了一批邊緣數據中心(自有數據中心),其自有在用服務器超過20萬臺。
主要黨政機關積極推進政務信息系統“上云”。為提升政務數據安全保障、政務系統資源利用效率與運營維護水平,鄭州市政府部門加大了政務系統“上云”力度。市大數據局牽頭通過租用基礎電信企業云資源的方式實現了大部分市級政務系統的集中部署,基本滿足政務系統的計算和存儲需求。
重點行業企事業單位主要利用自有數據中心滿足計算與存儲需求。參與調研的52家單位均部署了或計劃部署自有數據中心,在用數據中心建筑面積、機架設計規模、在用機架、在用服務器規模分別約為1.8萬平方米、4000架、1440架、5300臺;在建數據中心建筑面積、機架設計規模約為2.4萬平方米、2000架。另外,大型企業一般都設立了專門的數字化部門,并且為數據中心配備了專業的管理與運維人員,具備較強的管理維護能力,能夠快速提供數據服務。
(三)超算中心支持科研與經濟發展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以下簡稱“鄭州超算中心”)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運行,是我國第7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河南省首個國家級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鄭州超算中心配備了先進的軟硬件設施。鄭州超算中心的計算設施在規模、峰值計算能力等方面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計算能力達到100PFLOPS,存儲系統容量100PB,網絡系統帶寬200GB/S;采用了浸沒式相變液冷技術,電能使用效率(PUE)值為1.04.鄭州超算中心可提供先進計算服務、應用開發基礎環境和行業應用軟件平臺,具備高計算密度與廣泛的業務適配性,滿足高性能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業務發展需求。
支撐國家重大戰略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鄭州超算中心確立了數字經濟、精準醫學、生物育種、高端裝備、人工智能、國土資源管理等八大服務領域,為科技創新提供算力支撐,促進技術創新驅動發展。鄭州超算中心成立應用服務團隊,開展了黃河模擬器與數字黃河全生態模擬仿真建設、基于多模態數據的肺癌智能診斷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人類重大疾病蛋白質氨基酸多樣性圖譜及其應用研究、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智能精細預報關鍵技術研究等重大課題項目。
(四)數據中心關聯產業鏈正在形成
鄭州市數據產業、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網絡安全、IT設備制造等數據中心關聯產業快速發展,數據中心關聯產業正在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數據產業初見成效。數據標注產業發展水平領跑全國,根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鄭州市有5家數據標注企業(全省11家),兩家企業進入2020年《互聯網周刊》數據標注公司排行前15名。“城市大腦”加快建設,政府數據資源高效整合,在政務、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源,為開展公共數據流通交易奠定了良好基礎。
人工智能產業實現突破。鄭州高新區、金水區、鄭州航空港區和鄭東新區是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集聚區,核心企業100余家,關聯企業近千家,初步形成龍頭企業為引領、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的格局。2020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核心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基于高分辨率工業錐束CT的智能工業檢測系統、智能消費級無人機、視頻身份識別系統等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人工智能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全市建成了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腦科學與腦機接口技術重點實驗室、無人駕駛智聯汽車試驗基地等創新平臺,鄭州超算中心部署了基于國產加速卡的人工智能計算集群。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成為全市數字經濟重要引擎。2020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值約為450億元,經認證的軟件企業超400家,占全省軟件企業總數的80%以上,建成全國北斗應用技術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鄭州高新區、金水區、鄭東新區集中了全市主要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涌現出信大捷安、山谷網安、金惠計算機等100多家網絡安全企業,聚集了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鄭州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七所等科研單位。2020年,全市網絡安全產業業務收入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30%。依托信大捷安、山谷網安、金惠計算機等企業,成立了移動信息安全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統檢測中心河南分中心、密鑰管理中心等研發機構。
IT設備制造業開始全面布局。鄭州高新區加快建設智能制造基地與“飛騰+麒麟+安全”產業生態園,聚焦服務器等先進IT設備,大力發展嵌入式軟件、集成電路設計等相關產業,服務器產業生態逐步形成。鄭州航空港區積極推進服務器產業基地建設,規劃年產20萬臺服務器。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超聚變公司等服務器相關產業研發、生產制造機構落戶鄭東新區。
(五)鄭州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有利條件
鄭州市在數據中心建設基礎、網絡支撐能力、區位交通、經濟社會發展、建設與運營成本等方面,具有發展高質量數據中心、打造國家樞紐節點核心城市的良好條件。
建設基礎方面,根據工信部《全國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2020)》,在武漢、鄭州、南昌、長沙、太原、合肥以及濟南、石家莊等8個城市中,2019年鄭州的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機架設計規模約為2.1萬架,位居第二位。三大基礎電信企業均在鄭州建設了大型或超大型互聯網數據中心,第三方數據中心企業加快布局,全市數據中心體系初步建成。
網絡支撐能力方面,鄭州于2013年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是中部地區僅有的兩個骨干直聯點之一。2020年,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持續擴容,總帶寬達到1360G,位居全國第3位(僅次于廣州、北京),實現對河南、山東、山西、北京、江蘇等省市流量疏通。鄭州的互聯網省際出口達26個方向,互聯網內平均時延(26.29ms)、網間平均時延(28.59ms)均居全國第2位。鄭州、開封、洛陽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共開通帶寬320G,實現了河南自貿試驗區全覆蓋。鄭州部署了中部地區首臺域名L根鏡像服務器,匯聚周邊省份乃至全國域名解析數據,通信樞紐和信息集散中心地位大幅提升。
區位交通方面,鄭州地處我國地理中心,是我國最重要的航空、鐵路、公路交通樞紐之一,是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米字形高鐵網正加快成型。以鄭州樞紐為核心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經濟圈,覆蓋周圍1000公里內的城市,近7.9億人口,交通設施極為便利。
經濟社會發展方面,202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200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59.4億元,居中部城市第二位。常住人口1260萬人,居中部城市第一位,以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網絡安全為代表的數字產業初步建成,電子商務、社交娛樂等互聯網業務蓬勃發展,產業數字化加速轉型,對算力基礎設施產生了大量需求。人才供給能力增強,2020年全市本??圃谛W生達到116萬人,位居中部城市首位。
建設與運營成本方面,鄭州工業用地價格在中部省會城市中處于中間水平,工商業電價、大工業電價以及人力成本低于大部分的中部省會城市。鄭州在互聯網數據中心成本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有利于數據中心企業開展運營。
綜合來看,鄭州是我國中部地區數據中心發展條件最好的城市,完全具備成為國家樞紐節點核心城市的實力。
(六)面臨的形勢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以5G、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各地紛紛布局。鄭州市數據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數據中心產業面臨的形勢
從全國形勢看,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正式對數據中心的發展建設作出部署。2020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20〕1922號)、《關于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高技〔2021〕709號)、《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工信部通信〔2021〕76號)等政策文件,對全國數據中心發展思路與目標、整體布局、綠色節約建設、數據中心核心技術等提出了具體要求,為鄭州市發展數據中心指明了方向。其中,發改高技〔2020〕1922號文明確提出“根據全國數據中心的發展需要,適時增加國家樞紐節點”。
從區域形勢看,港澳臺之外的我國31個省級行政區均對數據中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節能降耗等進行了規劃,數據中心成為各地建設熱點。中部地區,湖北提出加快推進長江云、中國電信中部大數據中心、武鋼大數據中心、中金數谷武漢超算中心等大數據中心建設,積極爭取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布局,武漢提出謀劃建設國家超算中心,到2022年底形成全國一流的強大算力平臺;湖南提出支持長沙證通云谷數據中心、湖南磐云數據中心、中國電信長沙分公司麓谷數據中心、湖南移動長沙西片區數據中心、中國聯通長沙云數據中心等項目,長沙大力推動中國聯通大數據中心、中移支付大數據產業園、湖南地理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等項目;安徽提出支持各地建設大規模超級計算中心,合肥提出提供高性能計算、智能計算,低時延、高附加值的數據存儲與處理等服務,加快爭創國家超算中心。東部地區,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出臺政策,加大節能降耗管控力度,積極打造世界領先的高端數據中心發展集群,統籌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布局。西部地區,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夯實網絡基礎,承接全國范圍的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算力保障基地。
從全省形勢看,鄭州市數據中心發展水平在全省處于明顯優勢地位,部署了全省所有超大型數據中心以及大部分大型數據中心,機架與服務器規模遠超其他地市。數字經濟實力雄厚,數字經濟總量接近5000億元,占全省數字經濟規模比重超三成,為發展數據中心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全市數據中心發展要素顯著優于其他地市,作為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公共資源豐富,不斷聚集著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資源,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大幅提升了網絡訪問速度,鄭州市面臨引領全省數據中心、打造樞紐節點核心城市的有利形勢。
2.數據中心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全市數據中心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數據中心能耗較高。鄭州數據中心普遍采用普通風冷、封閉冷通道、熱管背板、液冷等制冷技術提高電能利用效率。總體上看,節能技術偏傳統,單位數據中心PUE值較高,節能降耗空間大。根據調研統計,2020年全市數據中心用電總量約13億度電,約占鄭州市全社會用電量的2.3%。全市在用互聯網數據中心PUE平均值約為1.6.約有60%互聯網數據中心PUE值大于1.5.部分PUE值達到1.8;約有40%的互聯網數據中心PUE值在1.3—1.5之間。金融、醫療、教育等重點行業數據中心PUE值約為2.1.
二是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結構有待優化。鄭州數據中心主機出租、機架出租、帶寬出租等傳統業務占主體地位,增值業務、云業務等高附加值業務少,云業務占比不足30%,業務發展模式較為單一。全市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仍以銷售基礎設施資源為主,業務競爭力弱、業務收入低,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小。未來,應加強對數據中心產出的評估,支持企業大力發展云業務、數據服務等高價值業務,加快培育一批云服務商。
三是數據中心產業生態體系不完善。全市尚未建成適應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的教育培訓體系、人才體系,數據中心節能降耗管理、用電用水、資金扶持等政策有待完善。數據資源采集、確權、流通、交易等數據要素制度仍不健全,對國家部委、互聯網企業、行業企業的數據資源集聚能力有待提升?;ヂ摼W數據中心、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領域的高端人才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數據中心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尚不完善,數據中心產業創新與賦能水平有待提升,需要進一步強化全市數據中心企業、服務器企業、人工智能企業、網絡安全企業、制造業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