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海南省休閑漁業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海南省休閑漁業管理辦法(試行)》《海南省海洋休閑漁船檢驗管理規定(試行)》《海南省海洋休閑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試行)》《海南省促進休閑漁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分別簡稱《管理辦法》《檢驗規定》《捕撈許可規定》《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已于近日印發,在全國率先構建起一整套完整的休閑漁業發展政策體系,為休閑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政策基礎。
四個政策文件包含以下亮點:
一是明確新內涵,發展完整產業鏈。《管理辦法》中定義了休閑漁業的內涵和外延,鼓勵休閑垂釣、共享漁莊、增殖放流體驗、趕海拾趣、水族觀賞、水產購物、魚鮮美食等多種類型多元化發展,定義更加完整,其中首次提出共享漁莊等業態,并將共享漁莊納入共享農莊政策支持范圍。
二是建立新規則,打通發展堵點。《管理辦法》明確休閑漁船為取得休閑漁業捕撈許可證的可承載游客在核定的作業場所內開展休閑垂釣等非生產性漁業活動的船舶;《捕撈許可規定》規定休閑漁船船網工具指標實行總量控制,休閑漁船的審批權限下放市縣,省級主管部門負責對市縣指標使用情況組織評估、統籌調控,并開發全省休閑漁船管理信息系統等。多項政策創新旨在徹底打通新建休閑漁船的堵點,《三年行動方案》還提出到2025年全省休閑漁船達到500艘的目標。
三是鼓勵新舉措,保障漁民轉產轉業。《管理辦法》和《捕撈許可規定》中都有相關保障條款,休閑漁業經營單位應當優先吸納轉產漁民就業,并要求市縣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對吸納本省戶籍漁民超過50%的休閑漁業經營企業進行支持。在《三年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三項措施推進漁民休閑漁業培訓,建設休閑漁業實訓基地,實現2025年漁民轉產1萬人的目標。
四是賦予新職責,有效監管安全領域。《管理辦法》明確農業農村、交通、海事、海警、旅文、公安、應急管理等部門在休閑漁業安全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劃分。
五是開展新試點,賦權行業協會進行管理。《管理辦法》規定了發揮休閑漁業行業協會作用,實行行業自律管理,規范行業行為標準,引導和規范休閑漁業會員單位的行為等。
《海南省促進休閑漁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明確用三年的時間,通過開展“五個一”工程建設、休閑漁業品牌建設、休閑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漁民轉產轉業保障等4個方面的行動,到2025年,實現全省休閑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
開展“五個一”工程建設行動,包括打造一批精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創建一批海釣賽事基地,培育一批漁業小鎮和美麗漁村,創建一批休閑漁業精品賽事和節慶活動,建設一批休閑漁業船舶。據介紹,全省3年將打造8個精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培育10個共享漁莊。目前已經啟動精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并將共享漁莊納入共享農莊的范疇,目前已在組織申報,今年爭取認定1—2個共享漁莊。
開展休閑漁業品牌建設行動,包括創建海南休閑漁業區域公用品牌,引導培育休閑漁業消費市場。目前,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旅文廳發展“漁業資源保護+旅游”的休閑漁業模式,將創建20條精品休閑漁業旅游線路,同時,積極爭取旅游的相關政策惠及休閑漁業。
開展休閑漁業基礎設施建設行動,包括建設一批休閑漁業碼頭,打造一批漁港經濟區。海南省將在三亞崖州、文昌鋪前、陵水新村、臨高新盈4個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培育集休閑漁業商品裝備經營、美食、購物為一體的休閑漁業產業鏈,打造漁業產業優勢突出、漁業設施一流、休閑氣息濃郁的漁港經濟區。
開展漁民轉產轉業保障行動,建設休閑漁業實訓基地,海南省將實現2025年漁民轉產1萬人的目標。在產業起步階段,省農業農村廳將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引導作用,鼓勵參與休閑漁業項目投資,采用多種合作方式激發社會資本潛力,爭取打造一批休閑漁業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