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園區,多個大項目建設正加緊推進,精細化工材料產業在這里集聚成群。寧夏新材料產業堅持優化布局、招大引強、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目前已形成光伏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精細化工材料等產業集群,今年以來,新材料產業高速發展,正成為帶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
“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著力打造‘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再造寧夏工業新優勢的決策部署,要求把寧夏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生產基地。”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將拉長補強產業鏈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著力打造光伏材料、烯烴下游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鋁鎂合金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特色精細化工材料等7條優勢特色產業鏈,集鏈成群,整體呈現出主業突出、多元發展、集約協同的發展態勢。
科技賦能,完善標準,載體培育,人才培養,是寧夏為新材料產業“強筋壯骨”采取的綜合舉措:今年以來,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對去年12個新材料產業關鍵技術“揭榜掛帥”項目實施了中期評估,建立《自治區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近期將會同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予以發布。自治區科技廳支持61項新材料領域科研項目獲得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資金4600余萬元,帶動總研發經費近3.6億元,有16個新材料領域重大科技成果獲批自治區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積極培育創新載體,不斷強化人才培育,創新校企共育培養模式,助推產業“內涵式發展”。
記者在寧夏中環光伏單晶硅棒數字化生產車間看到,第一模塊768臺單晶爐已正式投產,新增入庫產值近22億元。截至目前,新材料產業重點項目已開(復)工102個,開(復)工率達90%,萬華化學30萬噸MDI、泰豐鉑尊10萬噸己二腈及冠能新材料50萬噸BDO等大項目紛紛落戶寧夏,為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多方紓困解難,為產業發展開拓綠色通道。”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通過貸款貼息、融資租賃等方式為30余戶新材料企業支持資金約4500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壓力;培育認定巴斯夫杉杉、恒力生物、海利電子等40余戶新材料企業為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專精特新”示范企業,給予獎勵資金2800余萬元,并持續抓實中小企業培育壯大,新增新材料規上工業企業15家。
今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實現產值797.48億元,增長48.12%,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