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光伏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為了解決光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光伏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政府部門陸續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現對其中一些重要文件加以解析。
實施分時電價 分布式光伏迎重大利好
2021年7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簡稱《通知》)。
該《通知》由價格司主導,針對用電戶的電價提出了新的政策方向《通知》對未來銷售電價做出了重大調整,有別于電價改革以來,政策主要著力于降電價。因此,《通知》對能夠與用電戶直接結算電價的商業項目影響深遠,利好分布式光伏和用戶側儲能。
分時電價,顧名思義就是不同時間段的電價,即同一地理位置不同時間的電價不同,這主要體現的是電力在不同時間的不同價值。此前電力市場中,普遍采取峰谷平的電價。《通知》在峰谷平的基礎上,提出了尖峰電價和深谷電價,將全天24 h劃分為五檔電價,價差將進一步拉大。那么分時電價如何對分布式光伏形成利好呢?
下面介紹《通知》的重點。
1)基本確認了尖峰缺電長期
存在的趨勢,并且電價貴的時段會更貴,便宜的時段將更便宜。這條非常重要,明確了未來項目的投資背景,即盡量投資在高電價時段的發電設施,分布式光伏顯然是其中之一。
2)尖峰時間段的電價還將呈現空間價差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即越缺越貴。不同地區的高電價和低電價比例將不一樣,如果未來結合現貨市場,有可能會出現國外的那種短時間的極高電價。
3)明確了未來高電價時段的電力分配主要是用錢說話,除去保供的民生供電,誰出得起錢誰先用,而不再是傳統的行政分配資源,所有企業輪流做五休二或者做四休三。用電企業需根據自身用電特性早做打算。
尖峰電價有哪些不同?以簡單的案例來看,某地原電價:峰時1元/kW?h,平時0.6元/kW?h,谷時0.3元/kW?h,峰谷差0.7元/kW?h。
新政策施行之后,系統峰谷電價價差率超過40%的地方,峰谷電價價差原則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則上不低于3∶1.尖峰電價在峰段電價基礎上上浮比例原則上不低于20%。可參照尖峰電價機制建立深谷電價機制。
新的五檔電價:峰時1.2元/kW?h,平時0.6元/kW?h,谷時0.3元/kW?h,尖峰時段1.44元/kW?h,深谷時段0.24元/kW?h。
在新政策下,最大峰谷電價價差達到1.2元/kW?h,比原來的政策上漲約70%。這個差價足以支付目前的儲能成本,用電企業安裝屋頂(分布式)光伏的意愿也將更加強烈。
同時,由于大量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與客戶簽的都是“用電戶白天平均電價打折”的購售電協議,因此,舊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也將受益于新政策。
碳達峰碳中和的黨政同責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2021年10月27日,國務院又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該方案主要目標提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同時,為了加強民眾對上述兩份文件的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何立峰主任在人民日報親自撰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意見》進行解讀。這兩份文件加一份解讀勾畫出中央完整的思路。
《意見》首次提出“黨政同責”。過去“雙碳”主要是政府的工作,現在黨委和政府都要對“雙碳”工作負責,要構建新型舉國體制,不少對“雙碳”理解不夠的地方領導一定要跟上。兩份文件說得很清楚,無論有沒有氣候變化,“雙碳”都勢在必行,這是因為目前我國整體能耗過高、油氣海外依存度太高、環境承載力已到極限。很多人會說,沒有油氣,煤炭可以一直用。但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雙碳”猶如人的減肥塑形,只減某個部位是不可能的,只有整體減肥到一定程度,才能實施針對性的塑形。
解決路徑也有次序。節能優先,替代第二,最后是碳匯。節能很簡單,就是少消耗能源,但有同樣的GDP產出。替代就是以綠色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這個也很容易理解。就像人的減肥一樣,減肥首先是少吃,但是也不能不吃,要用蔬菜(綠電)替代一些高碳水化合物(煤電)。最后,還是會有排放(煤電),那就靠碳匯來中和掉。
碳市場中,國家核實的自愿減排量(CCER)以碳匯為主。2060年我國的碳排放量有多少?預計每年20億t,這個碳排放量要靠碳匯來把它們從空氣中吸收和固化。因此,在整個碳市場,我們認為未來碳配額的錢主要投給碳匯項目,即火電的碳排放空間是花錢買來的,將這筆錢支付給能夠從空氣中把碳吸收回來的項目或技術。現在,最成熟的碳匯還是森林碳匯。風電光伏發電不排碳也不吸收碳,屬于不用花錢買碳排放空間的。那么使用風電光伏的綠電,是否可以免于計算用電戶的這部分用電的碳排放呢?我們認為是可以的,相關的政策將很快出臺。今后,綠電賣碳和賣綠電這兩種屬性要二選一了,不存在又賣綠證又賣CCER賺兩次錢的可能。
風電光伏要大干。這個無須多言。兩份文件的亮點在于進一步明確了分布式光伏的地位。所以大家明白之前的整縣推進為何橫空出世了吧,中央早就開始預熱。2022年分布式光伏將迎來第三波爆發,預計“十四五”中后期,分布式光伏將占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的50%。現在唯一限制光伏裝機的恐怕就是光伏組件的價格了。另外,光伏硅料生產的高耗能屬性使其產能投產增產也受限。希望未來國家實現精準調控,對于有助于“雙碳”的重點行業要放開能源消費限制。
電價改革要進一步推進。在風電光伏發電快速增加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光靠電網是完不成高比例消納的,《意見》明確了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市場主體地位。繼續深化電價的改革,在此我們看到的情況仍然是政府從內心深處不希望漲電價。那么如何在盡可能少漲電價的情況下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高比例消納呢?那就需要發電側繼續降電價,用電側漲一點電價,擠出更多的空間給儲能等系統。對此,何主任特地點明,要“敢于打破利益藩籬”,任何阻礙“雙碳”工作的障礙都要解決。
建筑、交通均有安排。《意見》提出,不要再搞大拆大建,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建筑要低碳綠色,除了做好節能,又回到分布式光伏的屋頂產能了,所以分布式光伏必然要成為新增主力,未來建筑的節能改造潛力極大。交通方面,除了新能源車,還要提高鐵路、水路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重,要繼續建設高鐵。
綠色消費政策的新變化
2022年伊始,為了繼續落實“雙碳”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建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管局及中直管理局七部委聯合印發了《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簡稱《方案》)。該《方案》非常重要,從消費端發力,從不同的領域要求加大綠色消費的比例,實質上還是引導生產端的綠色轉型。
對于新能源行業最關心的綠電問題,《方案》單列一段,其中涉及綠電的核心問題,基本構建了未來綠電的交易模式和價格區間。在此解讀并特別分析一下綠電的價格預期:
重點一:《方案》“統籌推動綠色電力交易、綠證交易”,意味著綠色電力交易和綠證交易將并存。綠電交易和綠證交易的不同之處在于:①部分綠電沒有綠證,例如分布式光伏;②電證分離的話,綠證可以單獨交易,很多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業主只是正常賣電給不需要綠電的用戶,綠證可以單獨出售獲得收入。目前市場上綠電交易和綠證交易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理順,特別是未來大量分布式光伏在配電網側完成交易和消納,那么這部分電力的綠色屬性同樣可以進行估值。
重點二:原文“研究在排放量核算中將綠色電力相關碳排放量予以扣減的可行性”,意味著綠電市場和碳市場將徹底打通。一直困擾大家的重復計算問題,即一度光伏的電是否可以同時賣CCER和綠證也有了答案,現在明確只能二選一,賣了綠電就不能賣CCER。
重點三:《方案》“引導用戶簽訂綠色電力交易合同,并在中長期交易合同中單列”,意味著可再生能源電站的中長期交易合同將逐步推廣。在可再生能源電站開發的過程中,落實中長期合同將成為前置條件之一。過去,新能源電站的消納完全交給電網,好處是大家同質同價,電網基本還是一視同仁。未來,新能源電站的消納將逐步過渡到市場化,各家開發企業各憑本事吃飯,配合儲能等技術手段,如果有能力賣高價的新能源電站,將會有更好的收益。
重點四:原文“對消費綠色電力比例較高的用戶在實施需求側管理時優先保障”,意味著電網優先保供綠電消納比例高的用戶,這部分用電戶的用電排序上升。未來用電戶平時多幫電網消納綠電,關鍵時刻獲得優先用電權。這對很多用電戶吸引力非常大,特別是缺電的時候。如果平時多消納點綠電,緊張時可以不停電,對綠電價格的承受力將大幅提高,用電優先權還是要用真金白銀買。
重點五:《方案》“推動外向型企業較多、經濟承受能力較強的地區逐步提升綠色電力消費比例”,由于歐洲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在步步推進,出口型企業早做準備是應該的。同時,行業龍頭、大型國企也將帶頭多用綠電。
在這些政策的發力下,市場將出現變化。
1)綠電的價格將繼續上漲,綠色權益價格未來介于CCER和配額之間,并向配額價格靠攏。過去普遍認為用電戶如果不買綠電,用CCER抵扣也能有同樣的效果。但是現在即將加入的兩個行業電解鋁和水泥熟料的碳排放核算辦法,使用的綠電可以直接在碳排放核算中予以扣除,那么企業節省下來的就是配額。CCER畢竟只能抵扣5%,且開發還有時間成本和管理成本,賣綠電非常方便且無額外成本。因此,綠電的環境權益部分將介于CCER和配額之間,會逐步向配額靠攏。體現在價格的直觀層面,就是電價慢慢從0.05元/kW?h漲到0.1元/kW?h,再慢慢從0.1元/kW?h漲到0.3元/kW?h。這個價格在現在看來非常難以置信,但是考慮到企業節省下來的配額目前能賣到50元/t,未來價格將更高,0.3元/kW?h還是可以接受的。
2)增量配電網真正的機會已到來,依托的是儲能+分布式能源,以分布式光伏為主。過去增量配電網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盈利邏輯,從電網買電再賣給配電網內的客戶,由于增量配電網的過網費收取有明確的計費方法(較低),難以支撐新增配電網的運營和實現收益。但現在的局面是分布式光伏+儲能可以成為本地的電源,一種可以賣出更高價格的電源,同時配合更加多層次的電力市場,增量配電網將形成自己的“場”。在這個市場中,可以應用新的技術和服務,收對應的服務費。還可以拉動股權投資的一些新技術落地,通過IPO實現資本市場的變現。具體模式參考IDG新發行的零碳基金,IDG+港華+常州市政府。
從“雙碳”目標的提出到現在,整個社會的經濟轉型方向已經完全清晰,無論有沒有氣候變化,這個轉型都將堅定地進行下去。此時此刻,綠色產業的土壤已經肥沃,必將成長出新的參天大樹。(作者: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