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進一步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正式發布,圍繞支持項目建設、推進轉型升級、鼓勵技術創新等方面,推出8條措施,聚焦延鏈補鏈強鏈,推進合肥市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

支持項目建設
前不久,年產1.6GW光伏組件項目落戶安巢經開區。該項目擬在合巢產業新城投資建設1.6GW光伏組件生產線,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板晶硅光伏組件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項目整體達產后,可實現年營收約14億元,稅收約9000萬元。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支撐。為支持光伏產業項目建設,若干政策明確,對符合《合肥市招商引資大項目認定導則》相關認定標準的光伏產業項目,可申請享受“一事一議”政策支持,通過代建廠房、投資補貼等方式支持項目快速投建。
支持具備資源要素的區域建設配套產業園,招引集聚材料、設備、系統集成等配套環節。鼓勵龍頭企業“以商招商”引進配套企業,對產業鏈招商成效突出的企業管理團隊或個人擇優給予獎勵。有關國有投資平臺、引導基金、專業化基金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企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
推進轉型升級
“合肥市光伏產業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優勢,但仍面臨一些挑戰。比如說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產品的占比仍不高,產業智能化水平和企業智能制造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此,若干政策提出,支持存量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對存量企業升級改造投資額500萬元以上的,按設備投資額的15%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支持光伏制造企業數字化普及、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提升等改造升級,對投資50萬元以上的竣工(上線)項目,按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存量企業擴建先進產能項目,在土地、能耗等要素上優先予以保障。
若干政策還提出,支持企業對標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研發生產高效率、低衰減產品,對新進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公告的企業,給予不超過50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光伏產業鏈重大創新研發、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平臺建設,對軟硬件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按投資額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
鼓勵技術創新
走進肥東縣古城鎮蔣集水庫,5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景色如畫。近年來,肥東縣積極打造光伏新能源產業制造基地,帶動了光伏電池片、光伏和風電組件的產銷以及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整體建設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壯大。截至目前,該縣在產及在建光伏和風能組件生產企業年產能已逾100吉瓦、已建成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逾200兆瓦。
應用是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若干政策要求,支持光伏在城建、交通、農業等領域應用。鼓勵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工業園區、特色居民區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對裝機容量100千瓦及以上的屋頂光伏、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給予投資主體不超過0.2元/瓦、0.4元/瓦一次性補貼,同一項目最高不超過10萬元。對已經納入合肥市光伏電站市級度電補貼目錄項目,繼續實行固定補貼政策,度電獎補標準及年限按照項目并網時政策執行。
同時,合肥市還將拓展應用場景。對“光伏+5G”、“光伏+制氫”、“光伏+充電”等“光伏+”創新應用項目,擇優給予投資主體不超過0.2元/瓦的一次性補貼,同一企業最高不超過20萬元。進入國家智能光伏試點示范的項目優先納入補貼范圍。
激勵擴容提智
在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同時,若干政策還明確,對光伏產品制造企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30億元、50億元、80億元、100億元、200億元的,分檔給予管理團隊最高200萬元獎勵,200億元以上每一個百億元臺階增加獎勵100萬元。對營收首次超過1億元、5億元、8億元的產業鏈產品制造企業,分別給予不超過10萬元、20萬元和30萬元獎勵。
支持光伏運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提升光伏發電效率,對集成故障診斷、遠程監控、無人機巡檢等功能的智慧運維平臺,在合肥地區運維電站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按照發電量每千瓦時不超過0.01元給予補貼,同一企業最高不超過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