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達州獼猴桃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的調查研究,分析總結了達州獼猴桃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缺乏科學規劃、品種單一、管理水平低、潰瘍病發生率高等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為達州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 產業現狀
獼猴桃又名“奇異果”,因其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富含VC,故又有“VC之王”“水果之王”的美譽。獼猴桃是原產于我國的野生木質藤本果樹,全世界獼猴桃屬共有66個品種,中國就有62個。我國獼猴桃野生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和橫斷山脈以東的地區以及中國南部溫暖、濕潤的山地林中,四川獼猴桃野生資源主要分布在盆地周邊中低山區。獼猴桃作為一種高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新型水果,其產業在全世界廣泛發展,全球獼猴桃主產國有中國、意大利、土耳其、新西蘭、智利等30多個國家。目前,全世界獼猴桃栽植面積超過2.5*106hm2.年總產量超過4*107t,中國獼猴桃的種植面積超過1.6*106hm2.年產量2*107t以上,產量和面積均穩居世界第一。四川作為全國獼猴桃主產區之一,種植面積近5*105hm2.年產量約3.5*106t,僅次于陜西省居全國第二,形成了以成都平原、龍門山區、秦巴山區為核心的產業發展集群。

達州市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其地形復雜,區域性氣候差異大。全年平均氣溫14.7~17.6℃之間,無霜期300d左右。全市雨量充沛,年均雨量在1076~1270mm之間。位于秦巴山區的宣漢、萬源中低山林中獼猴桃野生資源豐富,是獼猴桃原生區域之一。達州市在2010年前,僅萬源市有少量零星的獼猴桃栽培,2010年后,逐漸有業主引進獼猴桃進行小規模栽培。截止2020年,全市栽培面積533hm2以上,主要分布在萬源市和宣漢縣及通川區北部海拔較高的中低山區,品種以“紅陽”獼猴桃為主。
2 存在的問題
2.1缺乏科學規劃,跟風發展現象突出
由于獼猴桃營養豐富,富含VC,備受消費者青睞,市場經濟價值高,很多業主都跟風發展獼猴桃產業。但是,獼猴桃對生態環境條件和種植管理技術要求較高,對于冬季低溫凍害嚴重,易出現倒春寒,以及風口處等地方不適宜發展獼猴桃產業。達州地形復雜,氣候差異較大,在產業發展初期對品種的選擇、選址建園、土壤改良等方面沒有科學的規劃和技術指導的現象突出,導致后期植株長勢不佳,病蟲害嚴重,產量低,果實品質差,嚴重制約著產業的健康發展。
2.2品種單一,抗風險能力弱
獼猴桃品種繁多,品種特性各異,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對獼猴桃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達州種植的獼猴桃品種大多是“紅陽”,雖然“紅陽”獼猴桃口感好,消費者認可度高,市場價值高,但是其抗病性相對較差,單果重小,產量相對較低,對生產者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求較高。生產上“紅陽”獼猴桃早期落葉病和潰瘍病的發生率高,一旦這些病害發生并快速傳播感染,將嚴重影響產量和種植戶收益。
2.3生產者技術水平低,管理不到位
獼猴桃產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管理技術要求較高,前期投資大,回報晚。很多業主對獼猴桃的生長習性不了解,生產管理技術水平低,肥水管理不到位,病蟲害防治不及時,尤其是獼猴桃潰瘍病,很多種植戶對其知之甚少,導致潰瘍病在園區大面積傳播直至毀園的現象很多。獼猴桃是雌雄異株植物,生產上要搭配授粉樹,比例一般是1:8.并要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座果率和降低畸形果率。生產上授粉樹搭配比例不恰當,人工輔助授粉不到位或者根本不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的現象很多,造成產量進一步降低,果實品相不好,影響其市場價格。獼猴桃是呼吸躍變型果實,采收后需一段時間后熟才能食用,生產上一般要求獼猴桃可溶性固形物達到7.0%才適合采摘[7]。而實際生產中很多果農為了率先搶占市場,在獼猴桃還未達到采摘要求的情況下就提前上市,這不但打亂獼猴桃市場的正常秩序,還造成獼猴桃后熟品質的下降,給消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獼猴桃的整形修剪是影響其產量的一重要因素,獼猴桃產業在整形修剪上存在著多主干和過多主蔓,甚至無主蔓只有結果母枝的現象,這就造成獼猴桃枝蔓分布不均勻,架面空間利用不充分,光能利用率不高,修剪復雜等問題。
2.4獼猴桃潰瘍病發生率高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傳染性、致病力極強,防治困難,嚴重威脅獼猴桃產業發展的細菌性病害。獼猴桃潰瘍病的傳播感染與品種、氣候條件,海拔高度、農事活動等息息相關。我國陜西、四川、貴州等獼猴桃主產區均發現獼猴桃潰瘍病傳播,達州獼猴桃產業也面臨這一挑戰。導致全市獼猴桃潰瘍病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達州獼猴桃品種以“紅陽”為主,該品種對潰瘍病的抗性低,易感病。二是達州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大,很多獼猴桃園建在海拔相對較高、多霜凍、風口等地方,增大了獼猴桃潰瘍病傳播感染的概率。三是生產者引種不慎重,未通過正規渠道,苗木、接穗未經過檢疫,以致引回的苗木、接穗帶病。四是生產者對獼猴桃潰瘍病的不了解,在園區中不能及時發現感病情況。日常的整形修剪、人工授粉等農事活動,進出園區的工具、車輛不注重消毒,以及允許無關人員隨意進出園區等加劇了病菌的傳播。
3 對策及建議
3.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達州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大,選址建園時應避開低溫凍害嚴重區、風口處,同時做好園區排灌設施建設,條件較好的地方可規劃防風林和避雨棚,以降低病害傳播和感染率。對于交通便利,離城市不遠的郊區可配套發展觀光采摘,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3.2因地制宜選擇品種
獼猴桃品種多樣,特性各異,達州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不應只看到品種的市場經濟價值,而忽視了生產管理成本和品種的適應性。對于海拔低,低溫凍害條件少的地方可適當發展經濟價值較高、抗性較好的紅心獼猴桃品種,如“紅實2號”“東紅”“伊頓1號”等。對于易出現低溫凍害的山區可考慮發展抗性更好的綠肉獼猴桃品種,如“徐香”“翠香”“貴長”等。對于海拔高,低溫凍害嚴重的地方可發展高抗性的毛花獼猴桃、軟棗獼猴桃。
3.3加強技術指導培訓,提高生產管理水平
技術指導部門應加強對生產者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以提升達州獼猴桃生產者生產管理水平。同時組織對一線農技人員進行進修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生產者之間應組成聯盟,加強相互交流學習,形成抱團發展的態勢。在生產管理中積極倡導科學肥水管理,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樹體自身抗性。倡導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和商品果率。推廣一干雙蔓樹形和牽引栽培管理模式,培養早結豐產樹形。
3.4加強獼猴桃潰瘍病防控
獼猴桃潰瘍病傳染力強、防治困難,目前生產中還沒有特效藥能夠防治,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生產中潰瘍病的傳播感染與獼猴桃的品種、種苗、接穗、商品花粉、農事操作(修剪、抹芽、綁蔓等)、氣候條件、生產管理水平、進出園區的人員和工具等密切相關。做好達州獼猴桃潰瘍病的防控,一是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的抗性品種和抗性砧木。二是通過正規渠道引進種苗、接穗,購買商品花粉,并對其進行嚴格檢疫,從源頭控制病菌傳播。三是提高肥水管理水平,多施有機肥、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樹體自身抗病能力。研究發現避雨栽培能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可在條件允許的園區搭建避雨棚,實施避雨栽培。四是規范管理,注重消毒。日常的農事操作(抹芽、修剪、綁蔓等)工具、車輛進行消毒,尤其是修枝剪,做到剪一株樹消一次毒,適當早修剪,促進傷口愈合,嚴禁在傷流期修剪。進入園區穿專門的工作服,嚴禁無關人員隨意進入園區。五是早發現,早處理,早防治。善于觀察,早發現園區病情,科學處理病株。對于只有結果母枝感染的,在靠近結果母枝基部健康部位剪除病枝,對于主蔓感染的在靠近主干分叉處健康部位剪除病枝,對主干發生感染的,在靠近嫁接口處健康部位剪除。剪除后對傷口進行灼燒和藥劑處理,同時注意培養剪口附近新發的健康枝,以達到快速恢復樹勢、減少損失的目的。對于嫁接口部位感染的,需對整株樹移除,并對土壤進行消毒,隔年補苗。對于全園感染較重的應及時清除原有品種更換抗性更高的品種。六是修剪下的病枝要噴灑殺菌劑并小心運出園區,集中焚燒銷毀。冬季清除園區落葉及修剪的枝條,對全園噴灑石硫合劑封園。目前用于獼猴桃潰瘍病防治的藥劑主要有中生菌素、梧寧霉素、春雷霉素、硫酸鏈霉素、乙蒜素、氫氧化銅、葉枯唑、噻唑鋅、噻霉酮、噻森銅等,應注意交替使用防止產生抗藥性。(作者:劉春陽 邱利娜 李雷 劉軍涂 美艷 宋海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