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的全局息息相關。在后金 融危機與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依然被看作振興區 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例如 2010 年 9 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 力量。為響應中央號召,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引工作。在此過 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展現出了“盲目競賽”的行為。他們依靠出臺各項土地、稅 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一路為企業“開綠燈”。這些政策與措施雖然能夠讓戰略 性新興產業短期內在規模和效益方面得到迅速提升,但卻變相將行業推向“虛火” 過旺的境地。沒有真正的核心技術,相關產品的可靠性便無法達標,產業未來的 發展更是無從談起。可以說,當前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實施既沒有實現中央關于“體現創新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期待,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對地方 政府的財政資源造成浪費。從這一現實背景出發,本項研究聚焦于回答:地方政 府如何運用產業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當前關于政府使用產業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以某 一項特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從兩個方面開展:
一是在借鑒政策工具不同分 類方式的基礎上,歸納出全國范圍內該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工具使用特征。
二是提出產業政策的研究重點應該轉向探討如何有效實施產業政策。在這個研究 方向上,有少部分學者從理論層面回答: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產業政策?即便如此,已有的研究仍然具有一定不足。大多數學者一方面局限于使用政策工具視 角,缺少對政策工具所作用的目標進行考量,另一方面注重對產業政策進行規范性討論,缺少關于實施層面的實證性研究。
因此,本文將“政策工具-創新價值 鏈”作為分析框架,從手段與目標兩個維度對研究問題進行探索。
本研究運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通過深度訪談、互聯網檢索等方式收 集相關資料與數據。
其次,梳理出地理信息產業在德清縣的發展歷程、產業政策 的目標、實踐中運用產業政策的特點等內容,總結出德清縣運用政策刺激地理信 息產業發展的“合作-互惠”機制。
最后,將研究視角轉向更加微觀的角度,通過文本分析的方式研究德清縣地理信息產業政策所具備的特征。
通過對德清縣地理信息產業政策的研究,本文發現德清縣地理信息產業政策 重點關注“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兩個環節。由于人才與企業是這兩個環節 的重要主體,因此德清縣在政策設計與執行方面均采用梯度式的方法,保證政策 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效果。同時德清縣出臺的政策大多傾向于使用間接的方式,具體體現在德清縣運用了大量的“財政金融”與“策略性措施”兩項政策工具。
基于整項研究,本文認為政企之間的合作-互惠機制是地方政府運用政策成功推動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其中,政企合作是地方政府制定產業政策采用 的方式,互惠是產業政策執行后所要達到的目標。為了保證合作的手段最終導致 互惠的結果,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需要滿足以下兩項條件:一是政企雙方提前 簽訂合作協議;二是在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環節都要體現出精巧性與動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