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時代我國糧油加工產業新發展的思考
糧油加工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民健康安全保障, 產業關聯度高、涉及面廣的民生產業。充分發揮糧油加工業對糧食產業發展的引擎作用和對糧食供求的調節作用, 加快發展現代糧食產業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使我國糧食加工業在新時代有新的發展, 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進一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和全國《糧油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 堅持新時代、新需求、新發展理念, 圍繞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現糧油產品的優質、營養、健康和企業的轉型高效發展, 為此, 我們認為在新時代我國糧油加工產業(
http://www.0755lswjs.com/yewulingyu/liangyoujiagongchanye.html)要有新的作為、新的發展, 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1 要認真做好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糧油食品供給能力這篇大文章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領導下, 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 加上通過有效利用國際市場,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 我國糧食供給已由總量不足轉為結構性矛盾, 庫存高企、銷售不暢、優質糧食供給不足、深加工轉化滯后等問題突出。解決這一突出問題, 必須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在眼前。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向好發展, 人們生活更加富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糧油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 在告別了糧油計劃供應、有啥吃啥的年代后, 要求在吃得安全、吃得好的基礎上吃得更加營養、更加健康。
為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 糧油加工企業要積極調整產業、產品結構, 加快提高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糧油食品的供給能力。要增加滿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優質化、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糧油產品的供給;要增加優質米、食品專用米、專用粉、專用油和營養功能性新產品以及綠色、有機等“中國好糧油”產品的供給;要大力發展全谷物食品, 增加糙米、全麥粉、雜糧、雜豆、薯類及其制品和木本特種食用油脂等優質營養健康中高端產品的的供給;要提高名、特、優、新產品的比例, 充分發揮“老字號”的品牌效應等等。總之, 在新時代糧油加工企業要把深入推進糧食行業結構性改革, 提高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糧油食品的供給能力作為首要任務, 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2 要始終堅持質量安全第一
糧油加工企業要堅守食品安全底線, 把產品質量安全放在第一位, 并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 把“適口、營養、健康、方便”作為今后的發展方向。要按照食品安全、綠色生態、營養健康等要求, 完善原料采購、檢驗、在線檢測和成品質量檢驗, 建立從田間到餐桌覆蓋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糧油質量安全信息追溯體系, 確保糧油產品質量安全萬無一失。
要繼續提倡“適度加工”, 最大程度地保存糧油原料中固有的營養成分, 防止“過度加工”。要科學制修訂好糧油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 規范和引領糧油加工業的健康發展。要廣泛進行科普宣傳, 引領科學消費、合理消費、健康消費。
3 要重視發展糧食循環經濟, 搞好資源的轉化和副產物的綜合利用
要針對不同時期糧油資源的實際, 搞好糧油資源的加工轉化。當前, 我們要根據玉米、稻谷庫存高企的實際, 糧油加工企業要積極發展玉米等糧食深加工, 促進庫存陳糧深加工轉化, 為去庫存作貢獻。根據國辦發[2017]78號文件精神, 要著力處置霉變、重金屬超標、超期儲存糧食等, 適度發展糧食燃料乙醇, 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探索開展淀粉類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材料試點示范, 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
要依托大型骨干企業, 大力開展米糠、碎米、麥麩、麥胚、玉米芯、餅粕等副產物綜合利用, 提高資源利用價值。尤其是要搞好米糠的利用, 根據規劃, 爭取到2020年, 我國米糠制油的利用率由2015年的15%左右提高到50%以上, 為國家增產油脂。
4 要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
為適應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和生活節奏加快的需要, 糧油加工企業要把發展主食品生產看作是糧食行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糧油加工業向精深加工延伸, 是方便百姓、企業增效的有效途徑。為此, 要積極開發適合不同群體需要、不同營養功能、不同區域特色的優質米、面制品, 諸如優質米粉 (米線) 、米粥、米飯、饅頭、掛面、鮮濕及冷凍面食等大眾主食品和區域特色主食品種及品牌, 與此同時, 要積極開發玉米、雜糧及薯類主食制品的工業化生產, 以豐富市場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要開展主食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 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作坊置換+聯合發展”等新模式;要保護和挖掘傳統主食產品, 增加花色品種;要鼓勵和支持開發個性化功能性主食產品。根據規劃, 爭取到2020年, 主食品工業化率由2015年的15%提高到25%。
5 要優化調整產業結構
要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 繼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大型骨干企業, 支持他們做大做強、做優做精, 引導和推動企業強強聯合、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 積極采用先進技術與裝備, 成為產品質量高、能耗糧耗低、經濟效益好、新產品開發能力強的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鼓勵有地方特色、資源優勢的中小企業積極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創新經營方式, 主動拓展發展空間, 形成大、中、小型企業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格局;要強化食品質量安全、環保、能耗、安全生產等約束, 促進糧油加工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 倒逼落后加工產能依法退出;支持糧油加工產業園區(
http://www.0755lswjs.com/yewulingyu/liangyoujiagongchanyeyuan.html)或集群建設, 促進優勢互補。
6 要重視安全文明、清潔環保和節能減排
糧油加工企業要繼續強調必須加強安全生產、清潔生產和文明生產, 做到綠色生產、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要把安全文明生產、綠色生產、保護環境和節能減排等作為糧油加工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要以綠色糧源、綠色食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為重點, 建立綠色糧油產品供應鏈;要鼓勵糧油加工企業建立綠色、低碳、環保的循環經濟系統, 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物耗水平。推廣“倉頂陽光工程”、“稻殼發電”等新能源項目, 促進產業節能減排、提質增效;要按國家和地方相關規定, 嚴格控制廢水、廢氣、污水及灰塵、粉塵的排放。認真做到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指標, 達到國家相關規定的要求。
7 發展新業態, 創新現代營銷模式
近些年來,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日臻成熟和快速發展, 改變了商品的傳統營銷模式。為此, 糧油加工企業要積極推進實施“互聯網+零售”行動, 開展在線銷售、原料采購等活動, 發展“網上糧店”, 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零售新業態、新模式, 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創新現代營銷模式。
8 要實施創新驅動, 科技興糧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人類發展歷史, 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 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不創新不行, 創新慢了也不行。”為認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在全國《糧油加工“十三五”發展規劃》和《糧食行業科技創新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 要“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和“強化產業技術原始創新能力以及國產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由此可見, 創新尤其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創新中的核心。根據糧油加工業的實際, 我認為當前的創新重點應該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研究開發糧油加工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裝備, 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糧油加工業的整體水平。
二是要重視關鍵技術裝備的創新研發。糧機裝備制造業, 要以專業化、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綠色環保、安全衛生、節能減排、節糧減損為導向, 發展高效節糧節能營養型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特色雜糧和薯類等加工裝備;提高關鍵設備的可靠性、使用壽命和智能化水平;支持建立高水平的糧機裝備制造基地;鼓勵研發全自動主食方便食品加工、特色雜糧和薯類加工、木本油料加工、飼料加工成套設備;定制機器人應用、智能工廠、立體倉庫;糧食收購現場質量品質快速檢測及質量控制設備、智能倉儲及輸送、烘干等關鍵設備。
三是要發揮品牌的引領作用。要加強糧油品牌建設的頂層設計, 通過質量提升、自主創新、品牌創建、特色產品認定等, 培育出一批象魯花、金龍魚、福臨門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家喻戶曉的、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全國性糧油名牌產品。
9 踐行“一帶一路”倡議, 實施“走出去”戰略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尤其是上合組織成員國, 在農業投資、貿易、科技、產能、糧機裝備等領域的合作。通過走出去, 培訓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糧油企業集團, 支持在農業生產、加工、倉儲和港口等環節開展跨國全產業鏈布局, 逐步建立境外糧油產銷加工儲運基地。在造福當地百姓的同時, 提高我國“走出去”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和資源供給保障能力。(作者:王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