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化發展道路是全球化下經濟發展的縱深和重點,是描繪區域產業未來發展的藍圖。區域產業規劃是在一定區域進行的規劃,區域是其載體,需充分評估區域發展的制約因素,立足于區域發展的實際條件,結合當地的經濟和地理的實際特點,制定出產業園區發展的詳細戰略和實施方案。
但是缺少區域層面總體規劃布局、缺少集聚度高、專業性強的功能中心。內部產業發展自成體系,缺乏合理有效的分工協作,產業結構趨同日漸嚴重,影響了區域整體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這些都成為當前區域化發展的一大難題。
區域產業規劃的痛點
1、同質化現象嚴重,集聚效應差
園區產業方向和產業結構同質化現象突出,在園區規劃層面,各地規劃發展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均出現了相似現象。在具體政策上,各地園區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等政策并沒有本質區別,其差異主要在優惠力度上,形成了政策的“價格競爭”。所以造成產業趨同與政策趨同是相互疊加循環的,在政策鼓勵下,園區集中發展少數產業;而為了吸引企業入駐,各地“拼優惠”,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園區產業園區同質化、空心化、平臺功能弱化等問題日顯嚴重。
2、缺乏系統連續性,難以應對產業升級趨勢
隨著科技革新的驅動,產業的發展體現出較強升級趨勢,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升級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但現有區域產業規劃不具有系統連續性,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無法通過優勢產業集中布局、集聚發展,最終難以滿足園區轉型升級的需求。
3、沒有充分利用資源稟賦
區域規劃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和長遠發展將有著重大意義。但是許多地區在產業規劃制定的目標定位不夠準確,導致規劃目標脫離當地所處經濟環境,忽視未來產業經濟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形成超前于經濟,或落后于經濟,產業規劃成一紙空談,失去規劃意義。從而無法發揮優勢產業、優勢企業的關聯帶動作用,形成配套發展、錯位發展、互補發展的良性格局。
4、規劃方案與落地效果存在差異
在區域規劃設計中,在進行區域調查考研和產業門類細分和具體化后,存在無法聚集產業在土地空間落地可能性的問題,導致重大產業項目的策劃與決策效果存在偏差,沒有精打細算、深挖潛力的考慮,粗放用地比較普遍,以浪費大量土地資源為代價,無法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諸多現實問題,導致規劃可操作性不強、科學性不足等問題。
區域產業規劃思路以及方法
1、分析
分析是區域產業規劃工作的第一步而且至關重要,重點在于結合園區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發展現狀、行業趨勢、長期愿景等關鍵要素對發展環境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研究過程中應該遵從由宏觀到微觀的原則,使產業發展有更加清晰的思路,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方向,保證區域產業發展在充分考慮到各類影響因素的前提下不偏離主題。
2、定位
定位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的著力點,需要充分考慮到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區域分工協作等因素,確定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以及基礎產業。此外,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也是產業定位考慮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產業園區有不同的優勢,產業園區要發揮比較優勢,明確產業定位,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3、規劃
區域產業規劃對于園區產業發展起到向導性的作用,產業規劃包括產業規劃背景、發展定位、規劃布局、招商策略、園區運營管理等。產業規劃的總體規劃思路在于產業的定位分析,只有產業定位準確了,后續的空間布局、招商戰略的增值服務的設計才會更加具有成效。
4、測算
測算作為最后一個環節是為了支撐整體規劃的可行性,通過對各項財務指標的測算呈現出預期收益和風險,盡可能做到縝密和真實。執行過程中的重點是明確關鍵假設,使所有測算結算有的放矢、可以有效指導規劃后的實施與運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