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條優勢產業鏈虎虎生威,產業集群建設生機勃勃:十億名企茁壯成長,百億項目順利推進,千億產業乘勢而起,萬億GDP再上臺階……長沙,一邊精心呵護消費網紅的都市活力,一邊創建“五好”園區,積蓄產業長紅的澎湃動力。
長沙22條優勢產業鏈,戰場集中在園區。
作為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鏈的牽頭園區,寧鄉高新區抓住“五好”園區建設契機,全力推進主特產業建設,已形成“上游材料→鋰電池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包裝輔助材料→電芯→鋰電池組裝及應用→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閉環,推動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構建了國內領先的完整綠色產業鏈條。
2021年以來,寧鄉高新區“五好”園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裝備制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電池材料示范基地被工信部評定為五星級,連續三年創新發展績效評價位居全省省級高新區第一名,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兩項工作獲得長沙市2021年創新實干推進高質量發展激勵。
在最新發布的全省“五好”園區創建綜合評價中,寧鄉高新區位列全省所有園區第10。
活力:?爭創“五好”
時針回撥到2021年6月3日,全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召開,會上正式頒發“五好”園區創建的指導意見。
哪“五好”?以項目為王、創新為輪、開放為翼,創建規劃定位好、創新平臺好、產業項目好、體制機制好、發展形象好的“五好”園區。
全省創建“五好”園區的發令槍鳴響后,為加快推進“五好”園區建設,營造園區比學趕超氛圍,長沙市先后開展三次園區拉練點評會。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要求,全市園區認真落實全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推進會精神,部署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要求,使之成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建設現代化新長沙的核心陣地。
《關于創建“五好”園區?推動新發展階段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長沙市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和《長沙市產業園區“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文件相繼出臺,推動園區依法調規擴區,強化畝均效益導向,開展新型產業用地試點,用真金白銀激發園區內生動力,從園區用地、創新、金融、人才、招商、項目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明確有力的支持。2022年起,長沙每年新增財政資金1億元,用于支持“五好”園區建設。
根據發展需要,長沙市對各園區主特產業功能定位進行了完善和優化,印發了《長沙市產業園區主特產業定位目錄表》,進一步強化國家級園區“兩主一特”、省級園區“一主一特”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在推進畝均效益改革等方面,都拿出了有力的措施和辦法。
長沙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長沙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強力推進“畝產效益”改革,力推園區高質量發展。這是落實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最管用最有效抓手,更是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的最重要招法。
長沙經開區為深化改革,日前召開“改革再出發·畝均論英雄”——長沙經開區畝均效益提升動員大會,旨在進一步構建畝均效益導向,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按照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辦法,重點對規上企業及5畝用地的規下企業開展畝均效益評價,用指標和數字說話,科學公開評價出園區A/B/C/D四類企業。
在推進降本減負的基礎上,一方面,完善激勵倒逼政策;另一方面,激發低效企業二次再開發。出臺配套政策并從支持土地資源集約利用、支持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工業用地混合利用試點、鼓勵二次招商、鼓勵優勢企業收購兼并、鼓勵二次開發、支持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免收工程建設階段相關費用等方面盤活低效用地。
為突破發展空間制約,雨花經開區聚焦長株潭一體化,開拓性地推進“飛地園區”建設。與韶山高新區合作的雨韶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基本竣工,二期已經封頂。與湘潭經開區合作的雨華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已啟動建設。
利用地處長株潭“綠心”的區位優勢,雨花經開區企業申億五金與株洲、湘潭的54家上下游企業在緊固件、標準件等方面加緊推進長期合作;可孚醫療與湘潭、株洲的連鎖藥房(老百姓、益豐等)形成業務覆蓋網絡;長泰智能發揮自身在電子設備集成、操控系統、減速機上的技術優勢,實現長株潭地區本地配套率80%。
總部位于北京的唐智科技專業從事機械設備故障診斷和安全監測的產品定制化生產與系統集成。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產品應用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市場占有率95%以上。
唐智科技在雨花經開區設立子公司后,跟株洲軌道交通行業對接更為便利,并在園區幫助下融入到了長沙的地鐵建設運營中。
經過二十年穩步發展,唐智科技已建立了基于全國軌道交通運載設備走行部的大數據智能診斷中心,通過平臺的智能化數據挖掘、分析診斷,已累計發現4萬余起故障。其與軌道交通領域用戶開展健康管理與智慧運維合作,引領了走行部修程修制改革,實現了從計劃維修向狀態維修和預測性維修轉變的突破。
在要素保障上,資金是企業的新鮮血液,是園區的基礎引力。2021年,天心經開區明確將保障項目和企業的資金有效供給作為園區營商環境建設的核心指標。
主營特種設備研發和生產的湖南雙達機電有限責任公司正處于創業初期,通過園區銀企對接支持,獲得銀行100萬貸款,解決了資金周轉之急,目前已發展為高新技術企業,即將入規,營收也實現倍增。當年園區先后兌現項目政策149個,助力園區企業獲得實際貸款8億元。
天心經開區還支持設立2億元規模的天心區首支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當年對外投資5家企業,擬投資金額達7200萬元。另外成立了1億元園區企業風險補償基金,10家小微企業依托風險補償基金獲得貸款2850萬元,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貸款難和銀行貨款周轉難的問題。
千方百計為企業融資想辦法,只是天心經開區改進體制機制服務企業的一部分。行政審批改革優流程、提效能、降成本是園區營商環境的又一法寶。
2021年,天心經開區新增入規企業18家,共集聚數字經濟相關企業6000余家,全省投資最大的新基建項目中國電信天翼云中南數字產業園簽約落地,將新增標準IDC機柜3.3萬個,成為數字湖南的標桿項目;全省唯一的湖南大數據交易所當年開工、當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湖南省“五好”園區創建綜合評價結果顯示,總分排名位于前5位的國家園區中,長沙有三家,分別是瀏陽經開區、長沙高新區和長沙經開區。總分排名前5位的省級園區中,長沙有兩家,分別為雨花經開區和寧鄉高新區,其中,雨花經開區位列全省第二;營商環境評價排名前10的園區中,長沙有兩家,分別為天心經開區和雨花經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