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資陽舉行的成渝地區兩輪車智能與電動化創新合作研討會上,成渝電動車智能制造產業園獲授牌。80余家電動車、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產業鏈企業、科研機構、投資機構齊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討兩輪車智能與電動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有效路徑。
成渝電動車智能制造產業園位于資陽臨空經濟區,規劃面積500余畝,將著力打造配套設施全、智能化程度高的高新技術園區。目前,園區已入駐Keeway等企業10余家、意向入駐企業30余家。下一步,將引導骨干企業將車載芯片、車載操作系統、北斗導航等新技術與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試點融合,推動產業合作模式和企業形態優化升級。
研討會第一階段,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興平通過視頻致辭。資陽市委書記元方致辭并作城市推介。省經濟合作局副局長易旸、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等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由資陽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王善平主持。
“兩輪車是人們交通出行必不可少的便捷工具,綠色低碳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電動車技術的成熟、燃油車治理的推進,以及共享經濟、同城配送等新業態的興起,電動兩輪車產業迎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楊興平在致辭中表示,目前,成渝地區正攜手共建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并積極布局電動兩輪車產業。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必將促進行業創新發展、提能升級,推動資陽乃至四川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四川是中國經濟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清潔能源的資源大省和生產大省,具有發展電動兩輪車的優渥條件。其中,居全國第六位的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五位的人口規模,為發展電動兩輪車提供了巨大消費市場;水電裝機超過1 億千瓦,水力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85%,為“雙碳”背景下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生產提供了清潔能源保障;鋰、釩等8種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鋰礦資源儲量占全國57%,四川時代、天齊鋰業等一批鋰電池、鋰材料行業龍頭企業集聚四川,為發展電動兩輪車提供了關鍵的核心部件、核心材料。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四川已成為包括電動兩輪車在內的綠電相關產業布局的最佳區域。
“就像上海和南京之間有一個昆山、廣州和深圳之間有一個東莞一樣,在成都和重慶之間有一個資陽。”資陽市委書記元方說,資陽是成渝之心、巴蜀門戶,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產業協同發展空間巨大。希望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政、企、院加強溝通交流,在智能電動兩輪車研發、設計、生產等領域深化務實合作。他表示,資陽將秉承精誠合作理念,全力服務保障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努力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分享了電動自行車的發展趨勢。他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電動自行車的效率、續航里程、智能化程度、安全性將不斷提升。電動自行車有望成為城市出行的主流交通方式。他們也將充分發揮商會優勢,推進電動自行車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王寧認為,兩輪電動自行車的共享,是未來一大塊市場。資陽地區想搞兩輪車發展的產業園,這個想法非常好。那就不僅僅是發展整車,還有制造整車需要的零件、車用軟件的開發等方面,也都會得到發展。通過這樣一個產業園區聚集起一個生態,更有利于這個產業的發展。
王寧說,能舉辦這樣大規模的論壇,看得出來資陽對兩輪車產業比較重視。而且,資陽目前已經有兩輪車的制造企業在生產,大概今年要突破百萬臺產量,這是很好的基礎。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介紹了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現狀和運行情況、產業布局現狀及特點等。他說,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和出口國,自行車產量和貿易量均占世界生產和貿易總量的近70%。近幾年,自行車產量一直保持在7000萬輛左右,出口量為5000多萬輛,2021年自行車出口量更是達到創紀錄的6923萬輛。當前,他們正致力研究強國指標體系,繼續聚焦提升行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深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提升行業思想平臺。
劉素文表示,電動車行業的“先天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天然具有的綠色屬性,這是該行業發展的最大優勢。二是無論作為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還是快遞外賣等領域的生產資料,都有不容回避的剛性需求,這也是拉動電動車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活動第一階段的最后,舉行了成渝電動車智能制造產業園授牌儀式。
資陽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袁勝兵表示,將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積極探索聯合兩輪車生產上下游企業,共同開展技術攻關,重構產業生態和市場格局;引導骨干企業將車載芯片、車載操作系統、北斗導航等新技術與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試點融合,推動產業合作模式和企業形態優化升級;持續以客戶思維服務企業,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將園區建成配套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新技術園區。
兩輪車模擬駕駛系統。
研討會第二階段進入學術交流環節,由智能電動汽車專委會副理事長李雙杰主持。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就兩輪車行業發展作大會主報告,京東方精電、福信富通科技、中國汽車標準化研究所、天津神力新能源科技、青島華爍高科新能源科技、北京富誠保險經紀、KEEWAY等企業、院所代表作了分享發言。
除主會場活動外,本次研討會還設置了臨空經濟區考察、精準對接會、智能電動汽車專委會第一季度理事長工作會議、頭部兩輪車企業產業鏈供需對接會4場分會場活動,進一步搭建政府、企業、專業機構之間的交流平臺載體,更好促進兩輪車行業內外資源的互通共享,推動兩輪車智能與電動化生態建設和發展。
據介紹,現階段,資陽臨空經濟區規劃打造資陽電動車智能制造產業園,計劃引進國內電動車頭部企業3戶以上,關鍵零部件企業15戶以上,形成電動車產業發展集群。計劃到2025年,實現產值50億元;到2030年,實現產值200億元。